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险韵诗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0-15页
    一、研究现状第10-13页
    二、研究意义第13页
    三、研究思路第13-15页
第一章 险韵诗概念界说第15-27页
    第一节“险韵”定义衡论第15-17页
    第二节“险韵”与类似概念的比较第17-21页
    第三节 险韵诗与相关诗体的比较第21-23页
    第四节 险韵诗的基本特征第23-27页
第二章 险韵诗形成于南北朝的原因第27-41页
    第一节 音韵的准备第27-31页
    第二节 永明体的激发第31-37页
    第三节 诗人的创变第37-41页
第三章 唐代诗人在险韵诗发展中的作用第41-65页
    第一节“用韵险绝,造语奇特”——杜甫的创新尝试第41-45页
    第二节“宏词险韵,脍炙人口”——韩孟的大笔开拓第45-51页
    第三节“韵剧辞殚,瓌奇怪谲”——元白的丰富发展第51-59页
    第四节“长篇险韵,极其熨帖”——皮陆的仿效继响第59-65页
第四章 宋代险韵诗承上启下的意义第65-89页
    第一节 拓建的堂庑:宋代险韵诗的新变第65-70页
        一、关注度的大幅提高第65-67页
        二、诗韵的多点突破第67-68页
        三、丈量诗才的别致标尺第68-70页
    第二节“长篇险韵,众制交作”的欧梅时代第70-74页
    第三节“角立苏黄两家”的荆公险韵诗第74-77页
    第四节“冥搜至此,可谓工矣”的东坡险韵诗第77-81页
    第五节 山谷“押韵险处妙不可言”第81-83页
    第六节“尖叉”险韵诗及其影响第83-89页
        一、作为缘起的标志性事件第84-85页
        二、层出不穷的拟作第85-89页
第五章 从明清诗论看险韵诗的文学价值第89-102页
    第一节 明清险韵诗发展概况第89-91页
    第二节 从众口称赞看险韵诗的多元价值第91-96页
    第三节 从屡遭弹压看险韵诗的负面作用第96-99页
    第四节 理想险韵诗的艺术标准第99-102页
结语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1页
致谢第111-113页
附: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晋之间西王母图像流变研究--以实物器具为例
下一篇:元代文人发迹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