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中关怀的实践困境及其对策研究--以X小学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8页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7-8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8页 |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 第8-16页 |
(一) 核心概念界定 | 第8-10页 |
(二) 国内学者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三) 国外学者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四)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15-16页 |
三、研究设计 | 第16-18页 |
(一)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二)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16-17页 |
(三) 资料整理与分析 | 第17-18页 |
第一章 学校教育中关怀的现实审视 | 第18-30页 |
第一节 隐退的关怀——关怀的形式化 | 第18-21页 |
一、徒有其表 | 第18-20页 |
二、“目中无人”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绝对的关怀——关怀的强制化 | 第21-24页 |
一、“闭上眼睛就好” | 第21-22页 |
二、“我们要去录像了” | 第22-23页 |
三、“老虎的坐骑” | 第23-24页 |
第三节 扭曲的关怀——关怀的功利化 | 第24-27页 |
一、看起来很美 | 第24-25页 |
二、“加星、扣星” | 第25-27页 |
第四节 错位的关怀——关怀的盲目化 | 第27-30页 |
一、操心不等于关心 | 第27-28页 |
二、“老师让我很丢脸”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学校教育中关怀缺失之原因分析 | 第30-42页 |
第一节 关怀缺失的学校制度之因 | 第30-34页 |
一、学校管理的控制逻辑对关怀的吞噬 | 第30-32页 |
二、学校管理的简化逻辑对关怀的湮没 | 第32-33页 |
三、学校管理的僵化逻辑对关怀的忽视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关怀缺失的教师之因 | 第34-39页 |
一、迷失:教师专业发展的欠缺 | 第35-36页 |
二、无奈:教师工作难以承受之重 | 第36-38页 |
三、疏远:师生间对话的欠缺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关怀缺失的学生之因 | 第39-42页 |
一、冷漠的“孤独者” | 第39-40页 |
二、关怀的零回应 | 第40-42页 |
第三章 走向关怀之路 | 第42-53页 |
第一节 学校:对关怀的砥砺推行 | 第42-47页 |
一、制度保障:形成以关怀为导向的学校管理制度 | 第42-43页 |
二、情感保障:鼓励推行情感化教学 | 第43-45页 |
三、环境保障:构建赋有关怀意蕴的校园文化 | 第45-46页 |
四、教学保障:逐步推行小班化教学模式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教师:对关怀的躬行实践 | 第47-50页 |
一、提升关怀素养 | 第47-48页 |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 第48-49页 |
三、适度缓解职业压力 | 第49-50页 |
第三节 学生:对关怀的积极回应 | 第50-53页 |
一、积极回应教师关怀 | 第50-51页 |
二、积极践履关怀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