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苗期耐盐性光合机制及耐盐基因挖掘研究

符号说明第4-5页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15页
    1.1 盐碱胁迫对玉米的伤害第9-12页
        1.1.1 渗透胁迫第9-10页
        1.1.2 离子胁迫第10页
        1.1.3 氧化胁迫第10页
        1.1.4 盐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0-12页
    1.2 玉米耐盐机制第12-13页
        1.2.1 渗透调节第12页
        1.2.2 离子调节第12页
        1.2.3 对水通道蛋白旳调控第12页
        1.2.4 活性氧的清除第12-13页
        1.2.5 光合作用第13页
    1.3 玉米耐盐性遗传的研究第13页
    1.4 关联分析第13-14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4-15页
第二章 玉米苗期耐盐种质筛选和耐盐性光合机制研究第15-29页
    2.1 前言第15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15-17页
        2.2.1 供试材料第15页
        2.2.2 实验设计第15-16页
        2.2.3 耐盐性状测定第16页
        2.2.4 表型数据统计分析第16页
        2.2.5 种质筛选和光合机制实验设计第16页
        2.2.6 Na~+含量测定第16-17页
        2.2.7 气体交换参数测定第17页
        2.2.8 叶绿素荧光测定第17页
        2.2.9 酶活性和蛋白含量测定第17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17-26页
        2.3.1 各耐盐性状的方差分析和描述性统计第17-18页
        2.3.2 种质筛选第18-19页
        2.3.3 植株生长和离子胁迫第19-20页
        2.3.4 气体交换参数第20-21页
        2.3.5 叶绿素荧光参数第21-23页
        2.3.6 PSI量子产量第23-25页
        2.3.7 Rubisco和PEPC的活性和蛋白含量第25-26页
    2.4 讨论第26-29页
第三章 玉米苗期耐盐相关性状关联分析第29-38页
    3.1 前言第29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29-31页
        3.2.1 供试材料第29页
        3.2.2 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第29页
        3.2.3 群体结构分析第29-30页
        3.2.4 亲缘关系分析第30页
        3.2.5 连锁不平衡估算第30页
        3.2.6 基因组关联分析第30页
        3.2.7 耐盐候选基因挖掘第30-31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1-36页
        3.3.1 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第31-32页
        3.3.2 群体遗传结构及遗传亲缘关系第32-33页
        3.3.3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第33-35页
        3.3.4 LD衰减与候选基因第35-36页
    3.4 讨论第36-38页
        3.4.1 群体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第36-37页
        3.4.2 连锁不平衡及与玉米耐盐性相关性状的关联分析第37-38页
第四章 玉米苗期耐盐相关候选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第38-47页
    4.1 前言第38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38-42页
        4.2.1 实验材料第38页
        4.2.2 基因表达量测定第38-39页
        4.2.3 基因克隆第39-41页
        4.2.4 玉米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1-42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2-46页
        4.3.1 盐胁迫中目的基因的表达第42页
        4.3.2 目的基因的克隆第42-44页
        4.3.3 目的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4-46页
    4.4 讨论第46-47页
全文总结第47页
资助项目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4页
致谢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掺钴介孔分子筛SBA-15固载NDHPI复合催化甲苯选择性氧化
下一篇:腌大叶芥菜的抗氧化性能及其对猪肉糜的抗氧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