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3 研究简要述评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税收政策创新理论概述 | 第17-22页 |
2.1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创新的必然逻辑 | 第17页 |
2.2 自主创新的特点和政策干预的必要性 | 第17-19页 |
2.2.1 自主创新效应的外部性要求政策干预 | 第17-18页 |
2.2.2 自主创新过程的风险性要求政策干预 | 第18-19页 |
2.2.3 自主创新过程的公共性要求政策干预 | 第19页 |
2.3 税收政策创新对促进自主创新的作用 | 第19-22页 |
2.3.1 形成公平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 | 第20页 |
2.3.2 增加企业主体自主创新投入 | 第20页 |
2.3.3 引导创新人才聚集 | 第20-21页 |
2.3.4 培育自主创新主体,降低自主创新风险 | 第21-22页 |
第3章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税收政策创新的实践探索 | 第22-28页 |
3.1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税收政策创新的分类梳理 | 第22-24页 |
3.1.1 按政策对象分 | 第22页 |
3.1.2 按政策层次分 | 第22-23页 |
3.1.3 按政策导向分 | 第23-24页 |
3.2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税收政策创新的典型案例 | 第24-28页 |
3.2.1 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税收政策创新的政策文本 | 第24-25页 |
3.2.2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税收政策创新的政策文本 | 第25-26页 |
3.2.3 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税收政策创新的政策文本 | 第26-27页 |
3.2.4 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税收政策创新的政策文本 | 第27-28页 |
第4章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税收政策创新成效分析 | 第28-33页 |
4.1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税收政策创新成效的主要表现 | 第28-29页 |
4.1.1 促进自主创新的优化方向更加突出 | 第28页 |
4.1.2 税收优惠政策覆盖面不断拓宽 | 第28-29页 |
4.1.3 激励自主创新的优惠力度不断增大 | 第29页 |
4.2 税收政策创新对推动自主创新的积极作用 | 第29-31页 |
4.2.1 税收政策使自主创新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 第29-30页 |
4.2.2 税收政策降低了企业自主创新的风险 | 第30页 |
4.2.3 税收政策优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人力资本配置 | 第30页 |
4.2.4 税收政策能够调节自主创新企业的资金运转 | 第30-31页 |
4.3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税收政策创新的具体成果 | 第31-33页 |
4.3.1 大中型企业的创新活跃度不断升高 | 第31页 |
4.3.2 高新技术企业正逐渐成为创新支柱 | 第31页 |
4.3.3 研发投入占企业资金比重持续上升 | 第31-32页 |
4.3.4 企业创新成果不断丰富 | 第32-33页 |
第5章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税收政策创新存在的问题 | 第33-39页 |
5.1 政策门槛过高 | 第33-34页 |
5.1.1 部分税收政策适用范围窄 | 第33页 |
5.1.2 部分税收政策审核条件过于严苛 | 第33-34页 |
5.2 政策设计缺陷 | 第34-36页 |
5.2.1 税收政策未形成系统的政策支持体系 | 第34-35页 |
5.2.2 税收政策细节设计不到位 | 第35页 |
5.2.3 税收政策优惠表现形式较单一 | 第35-36页 |
5.3 政策支持重点有失偏颇 | 第36-37页 |
5.3.1 税收政策重结果轻过程 | 第36页 |
5.3.2 税种优惠类型较为片面 | 第36-37页 |
5.3.3 优惠税收政策针对对象较片面 | 第37页 |
5.4 税收政策激励效果欠佳 | 第37-39页 |
5.4.1 税收优惠力度还不够大 | 第37页 |
5.4.2 税收优惠申办手续较繁琐复杂 | 第37-39页 |
第6章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税收政策创新的优化路径 | 第39-44页 |
6.1 完善税收政策创新整体规划 | 第39-40页 |
6.1.1 转变税收政策优惠方式 | 第39页 |
6.1.2 完善税收分配机制与政策 | 第39页 |
6.1.3 建立自主创新风险分担机制 | 第39-40页 |
6.1.4 建立税收政策创新联席机制 | 第40页 |
6.2 完善现有税收优惠政策 | 第40-41页 |
6.2.1 完善增值税优惠政策 | 第40页 |
6.2.2 完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 第40-41页 |
6.2.3 对研发投入实行税前抵扣和加速折旧 | 第41页 |
6.2.4 完善有利于集聚高科技人才的税收优惠政策 | 第41页 |
6.3 拓宽税收政策支持重点领域 | 第41-42页 |
6.3.1 激励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 | 第41-42页 |
6.3.2 鼓励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 | 第42页 |
6.3.3 鼓励产学研结合 | 第42页 |
6.4 完善政策相关配套措施 | 第42-44页 |
6.4.1 简化税收政策优惠申办流程 | 第42-43页 |
6.4.2 提高示范区企业政策知晓度 | 第43页 |
6.4.3 营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50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