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粮食产量时空变化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2-2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2.3 评述 | 第21页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21-22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1-2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3页 |
1.5 本文特色和创新 | 第23-25页 |
2 理论与方法 | 第25-32页 |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25-26页 |
2.1.1 粮食 | 第25页 |
2.1.2 粮食产量 | 第25-26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6-28页 |
2.2.1 农业区位论 | 第26-27页 |
2.2.2 地域分工理论 | 第27页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7-28页 |
2.3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 第28-32页 |
2.3.1 数据来源 | 第28页 |
2.3.2 研究方法 | 第28-32页 |
3 研究区概况 | 第32-37页 |
3.1 湖北省概况 | 第32-33页 |
3.2 粮食生产的条件 | 第33-37页 |
3.2.1 自然条件 | 第33-35页 |
3.2.2 社会经济条件 | 第35-37页 |
4 湖北省粮食产量时空变化 | 第37-50页 |
4.1 粮食产量与耕地利用的历时变化分析 | 第37-43页 |
4.1.1 粮食产量的阶段变化 | 第37-40页 |
4.1.2 耕地利用效应分析 | 第40-43页 |
4.2 粮食产量与耕地利用的空间变化分析 | 第43-50页 |
4.2.1 粮食产量的空间变化 | 第43-47页 |
4.2.2 粮食产量空间变化分析 | 第47-50页 |
5 湖北省粮食产量变化的驱动性因素 | 第50-59页 |
5.1 城市化 | 第50-53页 |
5.1.1 城市化对农业劳动力的影响 | 第50-51页 |
5.1.2 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 第51页 |
5.1.3 城市化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 第51-53页 |
5.2 科技水平 | 第53-55页 |
5.2.1 农业科技的作用 | 第54页 |
5.2.2 湖北省农业科技存在的问题 | 第54-55页 |
5.3 国家政策 | 第55-56页 |
5.4 市场 | 第56页 |
5.5 自然灾害 | 第56-59页 |
6 稳定湖北省粮食产量的措施 | 第59-66页 |
6.1 合理进行城市规划,保护耕地 | 第59-61页 |
6.1.1 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整体规划 | 第59页 |
6.1.2 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率 | 第59-60页 |
6.1.3 依法科学进行土地管理 | 第60-61页 |
6.2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产量 | 第61-62页 |
6.3 坚持惠农政策,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 第62-63页 |
6.4 增强市场风险意识,保障粮食安全 | 第63页 |
6.5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增强抵御灾害能力 | 第63-66页 |
6.5.1 加强农田水利薄弱环节建设 | 第64-65页 |
6.5.2 增加农田水利投入,稳定粮食产量 | 第65-66页 |
7 结论与不足 | 第66-68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6页 |
7.2 论文不足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