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新课标下初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的衔接研究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11-15页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二) 研究现状第12-13页
    (三)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13-15页
第一章 新课标与初、高中古诗词教学第15-19页
    (一) 初、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的区别与联系第15-17页
        1. 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区别和联系第15-16页
        2. 教学方法的区别和联系第16-17页
    (二) 新课标下初、高中古诗词的考点和分值第17-19页
        1. 课改后中考古诗词的考点、分值及能力考查第17-18页
        2. 高考古诗词的考点、分值及能力考查第18页
        3. 初、高中古诗词的考点和分值的比较第18-19页
第二章 初、高中古诗词教学断裂的原因分析第19-26页
    (一) 教师的主观原因:衔接意识的缺失第19-23页
        1. 偏重知识积累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第19-21页
        2. 高考指挥棒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第21-23页
    (二) 学生的主观原因:接受个体的心理认知与学习方式的差异第23-26页
        1. 初中生认知心理及古诗词主要学习方式第23-24页
        2. 高中生认知心理及古诗词主要学习方式第24-25页
        3. 初、高中生古诗词学习方式的差异第25-26页
第三章 初、高中古诗词衔接教学体系的初建第26-33页
    (一) 明确初、高中古诗词教学目标的差异及衔接点第26-27页
    (二) 厘清考核上对学生能力的不同要求第27页
    (三) 归纳初、高中教材所选诗词之知识点的共性及差异第27-33页
        1. 初、高中教材所选诗词中的意象第27-29页
        2. 初、高中教材所选诗词中的人物形象第29-31页
        3. 初、高中教材所选诗词中的思想情感第31-33页
第四章 初、高中古诗词教学有效衔接的基本理念第33-38页
    1. 古诗词教学篇目的整体规划第33页
    2. 古诗词教学细节的主动遴选第33-34页
    3. 古诗词内容的贯通性理解第34-35页
    4. 古诗词教学方式的系统整合第35-38页
第五章 初、高中古诗词教学有效衔接的主要方法第38-42页
    1. “文本背景”分析中的勾连第38页
    2. “审美意象”阐释中的对比与拓展第38-39页
    3. 文本主旨的会通性分析第39-40页
    4. 表现手法上的对比性分析第40-41页
    5. 诗眼、词眼的比较性分析第41-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7页
附录1: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案第47-52页
附录2: 《如何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教案第52-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古诗文文化常识教学研究--以黄陂一中为例
下一篇:江苏某猪场2015-2016年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基于S蛋白的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