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2页 |
1.1 前言 | 第7-9页 |
1.1.1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8页 |
1.1.3 研究假设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22页 |
1.2.1 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1.2.2 测量与评价的理论模型 | 第10页 |
1.2.3 常用的身体成分测量方法 | 第10-12页 |
1.2.4 身体成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2.5 身体素质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2.6 身体成分和身体素质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2.7 小结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2-28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2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2-28页 |
2.2.1 文献法 | 第22页 |
2.2.2 定量实验法 | 第22-26页 |
2.2.3 统计分析法 | 第26页 |
2.2.4 文中所涉及的个别名词中、英文及缩写对照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8-53页 |
3.1 结果 | 第28-51页 |
3.1.1 身体形态 | 第28-29页 |
3.1.2 身高和体重的派生指标 | 第29-31页 |
3.1.3 汉、藏、回三民族学生身体成分的对比 | 第31-34页 |
3.1.4 身体成分标准化 | 第34-38页 |
3.1.5 体型评价 | 第38-40页 |
3.1.6 BMI与体脂率在评价体型时的差异 | 第40-43页 |
3.1.7 身体素质 | 第43-47页 |
3.1.8 身体成分和身体素质的相关性 | 第47-51页 |
3.2 讨论 | 第51-53页 |
3.2.1 身体形态和身体成分 | 第51-52页 |
3.2.2 体型评价 | 第52页 |
3.2.3 身体素质 | 第52-53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3-55页 |
4.1 结论 | 第53-54页 |
4.2 建议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个人简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