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一 总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4页 |
·研究目的及问题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的数据资料 | 第16-17页 |
·统计数据 | 第16页 |
·实地调查数据 | 第16-17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7-31页 |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 第17-18页 |
·人口流动模型 | 第18-20页 |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理论 | 第20-25页 |
·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动因方面的研究 | 第20-22页 |
·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规律方面的研究 | 第22-23页 |
·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 | 第23-25页 |
·女权主义关于女性参与经济活动的理论 | 第25页 |
·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与约束机制 | 第25-31页 |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 | 第25-26页 |
·我国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 | 第26-27页 |
·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制约因素与主要困难 | 第27-31页 |
·制约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 | 第27-29页 |
·农村女性劳动力在转移和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 第29-31页 |
三 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分析 | 第31-56页 |
·油车港镇基本镇情 | 第31-32页 |
·油车港镇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 | 第32-36页 |
·油车港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概况 | 第36-37页 |
·油车港镇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概况 | 第37-39页 |
·关于油车港镇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卷调查 | 第39-50页 |
·问卷设计 | 第39页 |
·问卷调查结果 | 第39-42页 |
·问卷调查分析 | 第42-50页 |
·年龄 | 第42-43页 |
·学校教育 | 第43-44页 |
·技能培训 | 第44-45页 |
·家庭和婚姻 | 第45-46页 |
·子女人数 | 第46-47页 |
·社会关系 | 第47-48页 |
·劳动保护制度 | 第48-49页 |
·社会保障制度 | 第49-50页 |
·关于油车港镇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个别访谈 | 第50-56页 |
·转移的农村女性劳动力 | 第51-53页 |
·回流的农村女性劳动力 | 第53-54页 |
·留守的农村女性劳动力 | 第54-56页 |
四 关于油车港镇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研究结论 | 第56-58页 |
五 关于油车港镇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探讨 | 第58-62页 |
·目前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状况 | 第58页 |
·适合转移的女性劳动力类型 | 第58-59页 |
·解决已转移的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后顾之忧 | 第59-61页 |
·回流女性的再就业 | 第61-62页 |
·女性的工人权益难保障 | 第62页 |
六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附录 | 第66-70页 |
调查问卷 1 | 第66-68页 |
调查问卷 2 | 第68-69页 |
调查问卷 3 | 第69-70页 |
访谈大纲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