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水蒸气下基于氧化膜多孔性的P92钢氧化动力学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4页 |
1.1.1 国内外超超临界机组发展 | 第9-12页 |
1.1.2 氧化动力学曲线偏离问题的发现 | 第12-14页 |
1.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氧化动力学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多孔介质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6-18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超临界水蒸气下P92氧化膜孔洞检测方法 | 第18-25页 |
2.1 P92超临界水蒸气氧化实验 | 第18-19页 |
2.2 P92氧化膜外孔洞观察方法及结果 | 第19-20页 |
2.3 P92氧化膜内孔洞观察方法及结果 | 第20-24页 |
2.3.1 试样磨制方案 | 第20-21页 |
2.3.2 区域划分方法 | 第21页 |
2.3.3 孔隙率统计方法 | 第21-23页 |
2.3.4 观察结果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P92氧化膜孔洞观察结果分析 | 第25-39页 |
3.1 孔洞产生原因 | 第25-26页 |
3.2 孔洞随时间变化规律 | 第26-29页 |
3.2.1 外部孔洞变化规律 | 第26-27页 |
3.2.2 内部孔洞变化规律 | 第27-29页 |
3.3 孔洞随溶解氧含量变化规律 | 第29-33页 |
3.3.1 外部孔洞变化规律 | 第29-31页 |
3.3.2 内部孔洞变化规律 | 第31-33页 |
3.4 孔洞随温度变化规律 | 第33-35页 |
3.4.1 外部孔洞变化规律 | 第33页 |
3.4.2 内部孔洞变化规律 | 第33-35页 |
3.5 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3.6 氧化膜中孔洞对P92氧化行为的影响 | 第37-3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金属氧化动力学模型修正 | 第39-48页 |
4.1 P92钢氧化层孔隙率拟合结果 | 第39-41页 |
4.2 Wagner的氧化动力学模型修正 | 第41-4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5.1 结论 | 第48-49页 |
5.2 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