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煤质成分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1.2 煤质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特点与应用 | 第10-12页 |
1.3.1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特点 | 第10页 |
1.3.2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 | 第10-12页 |
1.4 小结 | 第12-13页 |
第2章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煤质的原理与方法 | 第13-23页 |
2.1 原理 | 第13页 |
2.2 方法 | 第13-22页 |
2.2.1 近红外光谱预处理方法介绍 | 第14-17页 |
2.2.2 建模回归算法 | 第17-19页 |
2.2.3 异常点剔除 | 第19-20页 |
2.2.4 近红外光谱数学模型评价指标 | 第20-22页 |
2.3 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数据采集 | 第23-30页 |
3.1 定标值数据的采集 | 第23-27页 |
3.1.1 工业分析实验设备 | 第23页 |
3.1.2 煤样的工业分析 | 第23-25页 |
3.1.3 煤样的工业分析数据 | 第25-27页 |
3.2 光谱数据的采集 | 第27-28页 |
3.2.1 实验设备 | 第27页 |
3.2.2 装置原理 | 第27-28页 |
3.2.3 煤样的光谱数据 | 第28页 |
3.3 光谱分析软件 | 第28-29页 |
3.4 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数据分析 | 第30-59页 |
4.1 建模及筛选最佳主因子数 | 第30-34页 |
4.2 预处理方法 | 第34-46页 |
4.2.1 预处理方法对比 | 第34-38页 |
4.2.2 最佳预处理方法的选择 | 第38-46页 |
4.3 异常点剔除 | 第46-54页 |
4.4 外部尝试检验 | 第54-57页 |
4.5 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本文结论 | 第59-60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录 全部样本的工业分析数据表 | 第68-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