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钢结构论文

高温(火灾)下预应力钢桁架关键构件受力特性与判定准则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4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16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16页
        1.1.2 研究意义第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2页
        1.2.1 大空间建筑火灾研究现状第16-18页
        1.2.2 关键构件判别方法研究现状第18-20页
        1.2.3 预应力钢桁架抗火性能研究现状第20-22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2-24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22页
        1.3.2 主要研究路线第22-24页
第二章 传热学理论基础与高温下钢结构材料特性第24-37页
    2.1 建筑火灾温度曲线第24-25页
        2.1.1 室内火灾发生发展的一般过程第24页
        2.1.2 高大空间建筑火灾温升曲线第24-25页
    2.2 传热学理论第25-27页
        2.2.1 热传导第26-27页
        2.2.2 热对流第27页
        2.2.3 热辐射第27页
    2.3 高温下结构的材料特性第27-36页
        2.3.1 热工分析参数第28-31页
        2.3.2 力学分析参数第31-36页
    2.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预应力钢桁架基本理论第37-48页
    3.1 预应力钢桁架的形式第37页
    3.2 预应力钢桁架的受力机理第37-39页
        3.2.1 力的重复第38页
        3.2.2 力的转移第38-39页
        3.2.3 力的质变第39页
    3.3 预应力钢桁架理论计算方法第39-41页
    3.4 预应力损失第41-45页
        3.4.1 锚固损失第41-42页
        3.4.2 预应力钢筋的松驰损失第42-43页
        3.4.3 高温下预应力损失算例第43-45页
    3.5 预应力钢桁架内力计算第45-47页
    3.6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高温(火灾)下预应力钢桁架力学特征数值分析第48-70页
    4.1 算例描述第48页
    4.2 结构温度场和热力效应分析第48-53页
        4.2.1 单元说明第49-50页
        4.2.2 温度场分析步骤第50-52页
        4.2.3 热力耦合分析步骤第52-53页
    4.3 模型建立第53-56页
        4.3.1 预应力钢桁架模型建立第53-55页
        4.3.2 耦合关系第55-56页
    4.4 预应力钢桁架整体受火力学特性分析第56-69页
        4.4.1 预应力钢桁架温度场分析第56-62页
        4.4.2 热力耦合作用下预应力损失分析第62-63页
        4.4.3 预应力钢桁架热力效应分析第63-69页
    4.5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高温(火灾)下预应力钢桁架关键构件判别方法第70-81页
    5.1 基于平均应力比的关键构件判别方法第70-73页
        5.1.1 平均应力比第70页
        5.1.2 构件强度降低值第70-71页
        5.1.3 构件火灾安全系数第71-73页
    5.2 基于可靠度理论的关键构件判别方法第73-77页
        5.2.1 随机变量的选取第73-74页
        5.2.2 灵敏度第74页
        5.2.3 可靠性影响系数第74-75页
        5.2.4 构件权系数第75-76页
        5.2.5 预应力钢桁架关键构件的评判第76-77页
    5.3 基于能量法的关键构件判别方法第77-80页
        5.3.1 结构体系的应变能第78-79页
        5.3.2 重要性系数第79-80页
    5.4 三种判别方法对比分析第80页
    5.5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1-83页
    6.1 结论第81页
    6.2 展望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8页
致谢第88-89页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穿越未知的亚洲》第四章至第五章翻译实践报告
下一篇:《生活在中国人中间》第四、五章《中国北方游记》第十四章翻译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