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油菜生产现状 | 第9-10页 |
·现代生物技术在作物品种改良中的应用 | 第10-11页 |
·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方法 | 第11-12页 |
·原生质体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 | 第11页 |
·以种质系统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 | 第11-12页 |
·以外植体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 | 第12页 |
·影响农杆菌转化效率的因素 | 第12-14页 |
·农杆菌的类型 | 第12-13页 |
·植物基因型 | 第13页 |
·外植体 | 第13页 |
·菌液浓度与侵染时间 | 第13页 |
·培养基中激素的影响 | 第13-14页 |
·抗生素对转化的影响 | 第14页 |
·基因叠加方法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多次转化的方法 | 第15页 |
·多基因的共转化 | 第15-16页 |
·独立表达框组合法 | 第16页 |
·多聚蛋白酶法 | 第16-17页 |
·利用特异性位点重组系统实现基因叠加 | 第17-19页 |
第2章. 引言 | 第19-2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页 |
·研究范围和内容 | 第19-21页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35页 |
·材料 | 第21-25页 |
·植物材料 | 第21页 |
·菌株 | 第21页 |
·载体 | 第21-22页 |
(1) PWY86载体由美国MISSOURI大学的JAMES A.BIRCHLER教授提供 | 第21页 |
(2) TLW10由本实验室构建 | 第21-22页 |
·主要试剂 | 第22页 |
·培养基 | 第22-23页 |
·激素与抗生素 | 第23-25页 |
·方法 | 第25-35页 |
·TLW10载体的构建 | 第25-28页 |
·甘蓝型油菜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28-30页 |
·转化植株的分子检测 | 第30-35页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5-51页 |
·载体TLW10的构建 | 第35-38页 |
·(Frt-GFP-Tnos)片段与pBI121片段连接获得阳性克隆 | 第35-36页 |
·阳性克隆的检测及分析 | 第36-38页 |
·油菜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38-47页 |
·农杆菌菌株的选择 | 第38页 |
·最佳外植体的获得 | 第38-40页 |
·AS浓度对外植体抗性芽产生的影响 | 第40-41页 |
·2,4-D浓度对外植体抗性芽产生的影响 | 第41页 |
·用于侵染的菌液OD值外植体抗性芽产生的影响 | 第41-42页 |
·不同浓度AgNO_3对延迟培养的影响 | 第42页 |
·不同6-B,A与NAA浓度比对延迟培养的影响 | 第42-43页 |
·梭卞青霉素的浓度比对延迟培养的影响 | 第43-44页 |
·筛选浓度的确定 | 第44-47页 |
·PWY86载体转化系统草铵磷除草剂浓度的确定 | 第44-45页 |
·TLW10载体转化系统卡那霉素浓度的确定 | 第45-47页 |
·转基因幼苗的分子鉴定 | 第47-51页 |
·转化PWY86载体获得的转基因幼苗的检测 | 第47-48页 |
·转TLW10载体的转基因幼苗的检测 | 第48-51页 |
第5章 讨论 | 第51-55页 |
·TLW10的构建 | 第51页 |
·关于油菜高效转化体系的建立 | 第51-52页 |
·最佳外植体的获得 | 第51页 |
·菌液浓度对外植体转化的影响 | 第51页 |
·培养基中激素的添加 | 第51-52页 |
·筛选压力的确定 | 第52页 |
·转化载体的分子检测 | 第52-53页 |
·转基因油菜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53-5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缩略词表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