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土壤生物修复和培肥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酸性土壤利用现状 | 第13-14页 |
·我国酸性土壤的特点 | 第13页 |
·酸性土壤形成的原因 | 第13-14页 |
·铝毒简介 | 第14-16页 |
·土壤中铝的存在形态 | 第14页 |
·铝对植物毒害的机理 | 第14-15页 |
·植物对铝毒害的适应机制 | 第15页 |
·土壤酸化与土壤铝形态对豆科植物的危害 | 第15-16页 |
·群体感应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革兰氏阴性菌中的群体感应系统 | 第16-17页 |
·群体感应对根瘤菌结瘤的影响 | 第17页 |
·群体感应的检测方法 | 第17-18页 |
·根瘤菌标记技术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红色荧光蛋白标记根瘤菌 | 第18-19页 |
·RFP标记菌的检测方法 | 第19-20页 |
第2章 绪论 | 第20-22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32页 |
·实验材料 | 第22-24页 |
·供试菌株 | 第22页 |
·供试土壤和植物材料 | 第22-23页 |
·微生物培养基和植物营养液 | 第23-24页 |
·试验设计 | 第24-29页 |
·PGPR菌剂及苜蓿对新垦地农业系统影响研究 | 第24页 |
·根瘤菌91522的荧光蛋白基因标记 | 第24-26页 |
·酸铝胁迫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 | 第26-28页 |
·酸铝胁迫对紫花苜蓿群体感应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28-29页 |
·测定项目和方法 | 第29-30页 |
·数据处理 | 第30-32页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2-46页 |
·PGPR菌剂及苜蓿对新垦地农业系统影响研究 | 第32-34页 |
·接种PGPR对紫花苜蓿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32页 |
·接种PGPR对新垦地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接种PGPR对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及碳氮比的影响 | 第33页 |
·接种PGPR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第33-34页 |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苜蓿植株和土壤质量指标的相关分析 | 第34页 |
·根瘤菌91522的荧光蛋白基因标记 | 第34-37页 |
·大肠杆菌DH5α荧光标记 | 第34-35页 |
·根瘤菌91522电泳检测 | 第35页 |
·标记菌株与出发菌株在中性及酸性条件下生长曲线及平均代时的测定 | 第35-36页 |
·标记菌株及出发菌株在共生条件下结瘤情况检测 | 第36页 |
·标记菌株群体感应测定 | 第36-37页 |
·酸铝胁迫对紫花苜蓿根毛变形率及有机酸分泌的影响 | 第37-42页 |
·酸铝胁迫对紫花苜蓿初生根伸长的影响 | 第37-38页 |
·酸铝胁迫对紫花苜蓿根毛变形率的影响 | 第38页 |
·高铝处理下接种根瘤菌对紫花苜蓿有机酸分泌的影响 | 第38-40页 |
·酸铝胁迫对紫花苜蓿根瘤菌数量及结瘤性能的影响 | 第40-42页 |
·酸铝胁迫对植株固氮酶活性的影响 | 第42页 |
·酸铝胁迫对紫花苜蓿群体感应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42-46页 |
·酸铝胁迫对交换性铝含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酸铝胁迫对群体感应的影响 | 第43页 |
·酸铝胁迫对紫花苜蓿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43-44页 |
·酸铝胁迫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酸铝胁迫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第5章 讨论与展望 | 第46-50页 |
·PGPR菌剂及苜蓿对新垦地农业系统影响研究 | 第46-47页 |
·根瘤菌91522的荧光蛋白基因标记 | 第47页 |
·酸铝胁迫对群体感应及结瘤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酸铝胁迫对紫花苜蓿-根瘤菌体系有机酸分泌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48-49页 |
·酸铝胁迫对紫花苜蓿-根瘤菌体系根际微生态体系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 第49页 |
·展望 | 第49-5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附录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