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资源调2查与水利规划论文--水资源开发论文--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论文

区域虚拟水转化运移驱动机制及调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7页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第17-1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32页
        1.2.1 虚拟水及其相关概念第19-20页
        1.2.2 虚拟水的量化第20-21页
        1.2.3 虚拟水贸易与虚拟水战略第21-23页
        1.2.4 水资源配置方案研究第23-25页
        1.2.5 虚拟水流动格局评估第25-26页
        1.2.6 水资源承载力第26-30页
        1.2.7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30-32页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32-36页
        1.3.1 研究内容第32-34页
        1.3.2 技术路线第34-36页
    1.4 主要创新点第36-37页
第二章 虚拟水通量组成及变化第37-61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37-44页
        2.1.1 自然资源概况第37-40页
        2.1.2 社会经济状况第40-44页
    2.2 农作物虚拟水含量第44-54页
        2.2.1 初级农作物产品虚拟水计算方法第45-49页
        2.2.2 数据来源第49页
        2.2.3 唐山市主要农产品虚拟水含量结果第49-54页
    2.3 畜产品虚拟水含量第54-55页
    2.4 工业产品虚拟水含量第55-58页
    2.5 本章小结第58-61页
第三章 虚拟水转化运移及贸易特征第61-81页
    3.1 虚拟水转化运移及贸易研究方法-投入产出分析第61-68页
        3.1.1 投入产出分析概述第61页
        3.1.2 投入产出表的延长第61-63页
        3.1.3 水资源投入产出表第63页
        3.1.4 产业部门用水效率第63-65页
        3.1.5 产业部门用水特性第65-66页
        3.1.6 产业部门用水关联第66-68页
        3.1.7 基于投入产出的虚拟水贸易第68页
    3.2 唐山市各产业用水特性第68-74页
        3.2.1 各产业用水系数第68-72页
        3.2.2 各产业用水关联第72-74页
    3.3 虚拟水转化运移特征第74-77页
    3.4 虚拟水贸易特征第77-79页
    3.5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四章 虚拟水转化运移及贸易驱动机制第81-107页
    4.1 虚拟水转化运移过程第81-84页
        4.1.1 农业-工业虚拟水转化运移过程第81-83页
        4.1.2 唐山市2002、2005、2007、2010年经济结构第83-84页
    4.2 驱动机制的定性分析第84-95页
        4.2.1 区域内部虚拟水转化运移的驱动机制第84-90页
        4.2.2 虚拟水贸易的驱动机制第90-95页
    4.3 驱动机制的定量研究第95-105页
        4.3.1 定量分析方法第95-99页
        4.3.2 区域内部虚拟水转化运移驱动机制定量分析结果第99-102页
        4.3.3 农业虚拟水贸易驱动机制定量分析结果第102-105页
        4.3.4 工业虚拟水贸易驱动机制第105页
    4.5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第五章 基于水资源承载力模型的虚拟水调控措施第107-147页
    5.1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系统动力学第107-108页
        5.1.1 系统动力学解决水资源承载力问题步骤第107-108页
        5.1.2 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第108页
    5.2 水资源承载力模型及响应因素分析第108-137页
        5.2.1 水资源承载力系统界限第108页
        5.2.2 影响承载力的变量分析及参数选取第108-114页
        5.2.3 影响变量关系分析第114-115页
        5.2.4 关键变量参数确定第115-134页
        5.2.5 模型检验第134-137页
    5.3 水资源承载力对虚拟水调控响应关系分析第137-144页
        5.3.1 原始状态下唐山市水资源承载力第137页
        5.3.2 不同虚拟水调控下措施水资源承载力第137-142页
        5.3.3 不同虚拟水调控措施下水资源承载力对比第142-144页
    5.4 本章小结第144-147页
第六章 气候变化背景下虚拟水演变对水资源承载力影响第147-167页
    6.1 气候变化背景下唐山市农业水足迹第147-158页
        6.1.1 唐山市主要作物蓝水需水量敏感气象因子第147-151页
        6.1.2 不同气候模式下敏感因子的模拟精度第151-157页
        6.1.3 唐山市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作物需水量第157-158页
    6.2 气候变化背景下水资源承载力第158-164页
        6.2.1 水资源承载力模型构建第158页
        6.2.2 各变量参数确定第158-162页
        6.2.3 模型检验第162-164页
    6.3 气候变化及调控下唐山市未来水资源承载力第164-165页
    6.4 本章小结第165-167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67-171页
    7.1 主要结论第167-169页
    7.2 不足与展望第169-171页
参考文献第171-18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88-189页
致谢第189页

论文共1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安市主城区居住空间格局与形成机制研究
下一篇:南水北调水源区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以商洛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