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乡村旅游提升对策研究--基于乡土性视角的分析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面临的机遇 | 第10-12页 |
1.1.2 面临的挑战 | 第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 | 第13-16页 |
1.3.1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3 论文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6-23页 |
2.1 国内外对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2.1.1 国外对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2.1.2 国内对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2.2 乡村旅游的乡土性研究综述 | 第20-23页 |
3 乡村旅游的乡土性一般理论 | 第23-34页 |
3.1 乡土性的内涵 | 第23-25页 |
3.2 乡村旅游的乡土性内涵及特征 | 第25-26页 |
3.3 乡村旅游的乡土性分析框架 | 第26-29页 |
3.4 乡土性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关系 | 第29-34页 |
3.4.1 乡土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 | 第29-30页 |
3.4.2 乡土性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 第30-32页 |
3.4.3 乡土性是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的关键 | 第32-34页 |
4 成都市乡村旅游的乡土性保持现状分析 | 第34-47页 |
4.1 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 第34-36页 |
4.2 成都市乡村旅游的乡土性保持现状 | 第36-42页 |
4.2.1 成都市乡村农业特征概况 | 第36-37页 |
4.2.2 成都市乡村旅游的乡土性调查分析 | 第37-42页 |
4.3 成都市乡村旅游的乡土性丧失的分析 | 第42-47页 |
4.3.1 物质性异化 | 第42-44页 |
4.3.2 精神性缺失 | 第44-45页 |
4.3.3 生态性破坏 | 第45-47页 |
5 提升成都市乡村旅游乡土性的对策 | 第47-57页 |
5.1 深入挖掘成都市乡村旅游的乡土性特征 | 第47-50页 |
5.1.1 生产方式 | 第48-49页 |
5.1.2 生活方式 | 第49-50页 |
5.2 大力创建乡土品牌 | 第50-53页 |
5.2.1 企业要以乡土性理念为本 | 第51页 |
5.2.2 企业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 第51-52页 |
5.2.3 提高乡土特色化服务和管理科学化 | 第52-53页 |
5.3 加大政府科学引导及规划 | 第53-57页 |
5.3.1 差异化引导与规划 | 第54页 |
5.3.2 积极扶持具有乡土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 | 第54-55页 |
5.3.3 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并规范化管理 | 第55-56页 |
5.3.4 制定措施保护乡土性和生态环境 | 第56-57页 |
6 结论及研究局限 | 第57-6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7-58页 |
6.2 研究局限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