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3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2.1.1 农民专业合作社 | 第14页 |
2.1.2 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 | 第14-15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2.2.1 农村金融理论 | 第15页 |
2.2.2 农业风险理论 | 第15-16页 |
2.2.3 涉农行业授信理论 | 第16-18页 |
第三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现状分析 | 第18-27页 |
3.1 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的现状 | 第18-22页 |
3.1.1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 第18-19页 |
3.1.2 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取融资的总体情况 | 第19-21页 |
3.1.3 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取融资的一般模式 | 第21-22页 |
3.2 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3.2.1 贷款担保方式缺乏 | 第22-23页 |
3.2.2 贷款管理落实不到位 | 第23页 |
3.2.3 贷款风险控制难度大 | 第23页 |
3.2.4 农民专业合作社盈利能力弱 | 第23-24页 |
3.3 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问题的原因剖析 | 第24-26页 |
3.3.1 有效抵押资产缺失 | 第24页 |
3.3.2 信贷主体资格不实 | 第24-25页 |
3.3.3 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环境亟待改善 | 第25页 |
3.3.4 财政扶持力度过小 | 第25-2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四章 克山县GH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案例分析 | 第27-34页 |
4.1 GH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 第27-28页 |
4.2 GH专业合作社贷款情况 | 第28-31页 |
4.2.1 贷款申报内容 | 第28-29页 |
4.2.2 贷款用途情况 | 第29页 |
4.2.3 还款来源与还款能力情况 | 第29-31页 |
4.2.4 担保能力情况 | 第31页 |
4.2.5 审查审批情况 | 第31页 |
4.3 GH专业合作社贷款问题分析 | 第31-33页 |
4.3.1 存在问题 | 第31-32页 |
4.3.2 解决措施 | 第32-33页 |
4.3.3 实施效果 | 第3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五章 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能力的对策建议 | 第34-39页 |
5.1 完善信贷风险控制体系 | 第34-35页 |
5.1.1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体系 | 第34页 |
5.1.2 建设垂直的风险管理队伍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34-35页 |
5.2 创新涉农金融产品 | 第35页 |
5.2.1 创新涉农贷款操作模式 | 第35页 |
5.2.2 多渠道开展业务合作 | 第35页 |
5.3 全面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经营能力 | 第35-37页 |
5.3.1 合理设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架构 | 第35-36页 |
5.3.2 坚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经营基本原则 | 第36-37页 |
5.3.3 拓展合作社资金来源渠道 | 第37页 |
5.4 增强政府扶持力度 | 第37-38页 |
5.4.1 给予适度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 | 第37页 |
5.4.2 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 第37-38页 |
5.4.3 完善农业保险体系 | 第3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作者简介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