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16页 |
1.1 概述 | 第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 主要内容和结构框架 | 第13-15页 |
1.3.1 结构安排 | 第13页 |
1.3.2 技术路线图 | 第13-15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第2章 全球经济平衡基础理论 | 第16-22页 |
2.1 经济平衡增长理论的提出 | 第16-17页 |
2.1.1 全球化与全球治理 | 第16页 |
2.1.2 G20——全球多边治理模式 | 第16页 |
2.1.3 “全球经济再平衡”议题 | 第16-17页 |
2.2 全球经济平衡与失衡的历史演绎 | 第17-20页 |
2.2.1 1914年以前—金本位体制下的“全球平衡” | 第17页 |
2.2.2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失衡与再平衡 | 第17-18页 |
2.2.3 世界通货膨胀、美元贬值下的全球平衡 | 第18页 |
2.2.4 20世纪80年代 | 第18页 |
2.2.5 20世纪90年代-2007年 | 第18-19页 |
2.2.6 2007年至今 | 第19-20页 |
2.3 关于全球经济平衡学术界理论 | 第20-21页 |
2.3.1 内外均衡理论 | 第20页 |
2.3.2 关于全球经济平衡理论 | 第20-21页 |
2.3.3 关于全球经济失衡理论 | 第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中国贸易顺差状况分析 | 第22-34页 |
3.1 中国贸易顺差 | 第22-25页 |
3.1.1 我国对外贸易差额历史回顾 | 第23页 |
3.1.2 贸易顺差原因分析 | 第23-25页 |
3.2 我国出口和进口结构分析 | 第25-26页 |
3.2.1 出口结构 | 第25页 |
3.2.2 进口结构 | 第25-26页 |
3.3 对外贸易依存度 | 第26-28页 |
3.4 中国对外贸易国家或地区 | 第28-31页 |
3.4.1 中美贸易 | 第29-30页 |
3.4.2 中日贸易 | 第30页 |
3.4.3 中国与欧盟贸易 | 第30-31页 |
3.5 贸易壁垒和利益冲突 | 第31-33页 |
3.5.1 反倾销和反补贴 | 第31页 |
3.5.2 中国与贸易伙伴经济利益冲突 | 第31-32页 |
3.5.3 中国与贸易伙伴非经济利益冲突 | 第32-3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对外贸易战略转型探索 | 第34-46页 |
4.1 对外贸易战略的内涵和分类 | 第34-36页 |
4.1.1 对外贸易战略的内涵 | 第34页 |
4.1.2 影响贸易战略选择的主要因素 | 第34-36页 |
4.2 对外贸易战略类型分析 | 第36-40页 |
4.2.1 出口导向战略 | 第36-37页 |
4.2.2 进口替代战略 | 第37-39页 |
4.2.3 出口导向性与进口替代性比较 | 第39-40页 |
4.3 当前中国外贸国内和国际环境分析 | 第40-43页 |
4.3.1 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供给侧改革 | 第40-41页 |
4.3.2 世界整体贸易发展趋势 | 第41-43页 |
4.3.3 国际政治形势 | 第43页 |
4.4 中国贸易转型思路 | 第43-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建议 | 第46-49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6页 |
5.2 研究建议 | 第46-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