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坦布苏病毒ZC株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和部分3非编码区功能的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第1-15页
ABSTRACT第15-18页
1. 引言第18-34页
   ·坦布苏病毒的研究进展第18-27页
     ·坦布苏病毒感染的概况第18-19页
     ·坦布苏病毒的分类及形态结构第19页
     ·坦布苏病毒基因组结构和编码蛋白第19-20页
     ·坦布苏病毒的理化特性和培养特点第20页
     ·坦布苏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第20-21页
     ·坦布苏病毒的分离现状第21-22页
     ·坦布苏病毒的致病性第22-24页
     ·坦布苏病毒感染的检测第24-26页
     ·坦布苏病毒疫苗的研究现状第26-27页
   ·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的研究进展第27-30页
     ·反向遗传操作的概述第27页
     ·黄病毒科病毒感染性克隆毒株的拯救第27-30页
   ·黄病毒 3’非编码区功能研究进展第30-33页
     ·黄病毒的复制特点第30-31页
     ·CS序列的相关研究第31-32页
     ·末端CU的相关研究第32页
     ·SL结构的相关研究第32-33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3-34页
2. 两株鸭、鹅源TMUV的分离鉴定和全基因组分析第34-47页
   ·材料与方法第35-39页
     ·样品来源和抗体第35页
     ·鸭胚、细胞和菌株第35页
     ·相关试剂第35页
     ·主要仪器第35页
     ·引物设计第35-36页
     ·病毒的分离第36-37页
     ·病毒的鉴定第37页
     ·病毒的毒力和致病力第37-38页
     ·坦布苏病毒ZC株全基因组测序第38-39页
   ·结果与讨论第39-47页
     ·两株TMUV分离株的分离第39-40页
     ·两株TMUV分离株的致病性第40-41页
     ·IFA结果第41-42页
     ·两株TMUV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第42-45页
     ·讨论第45-47页
3. TMUV ZC株全长c DNA重组载体的构建第47-57页
   ·材料与方法第47-52页
     ·毒株与载体第47页
     ·相关试剂第47页
     ·载体多克隆位点改造第47-48页
     ·引物设计第48-49页
     ·目的基因的扩增第49-50页
     ·ZC株c DNA全长片段的连接第50-51页
     ·重组质粒的鉴定第51-52页
   ·结果与分析第52-57页
     ·TMUV ZC株RT-PCR结果第52页
     ·p WSK29质粒改造第52-53页
     ·全长c DNA的分段连接和初步鉴定第53-54页
     ·重组质粒序列测定与分析第54页
     ·讨论第54-57页
4. TMUV ZC株全长c DNA感染性克隆毒株的拯救与鉴定第57-70页
   ·材料与方法第57-62页
     ·细胞与毒株第57页
     ·相关试剂第57-58页
     ·体外转录RNA的准备第58-60页
     ·转染BHK-21细胞第60-61页
     ·拯救毒株生长曲线的测定第61-62页
     ·拯救毒株的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第62页
     ·RT-PCR基因组全长测定第62页
     ·TCID50的测定第62页
     ·鸭胚ELD50的测定第62页
     ·雏鸭致病性试验第62页
   ·结果与讨论第62-70页
     ·体外转录结果第62-63页
     ·RT-PCR初步检测第63页
     ·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第63-66页
     ·IFA结果第66-67页
     ·拯救病毒RT-PCR检测第67页
     ·细胞和鸭胚的致病性结果第67页
     ·拯救毒株对雏鸭的致病性第67-68页
     ·讨论第68-70页
   ·’非编码区部分生物学功能的初步研究第70-81页
   ·材料与方法第70-75页
     ·载体和细胞第70页
     ·主要试剂第70-71页
     ·引物设计第71-72页
     ·3’末端-CU 点突变第72页
     ·3’非编码区 CS 序列突变第72-74页
     ·突变衍生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第74页
     ·体外转录和转染BHK21细胞第74-75页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第75页
     ·衍生毒株一步生长曲线的测定第75页
   ·结果与讨论第75-81页
     ·突变序列的扩增结果第75-76页
     ·突变载体的构建和序列测定结果第76页
     ·突变病毒的拯救结果第76页
     ·RT-PCR检测第76-77页
     ·IFA结果第77-78页
     ·衍生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第78页
     ·讨论第78-81页
6. 结论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96页
附录第96-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鸭圆环病毒Rep和ORF3蛋白部分生物学活性的研究
下一篇:猪源产ESBL大肠杆菌的扩散及膨润土促其耐药基因转移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