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文

新时期我国农民政治社会心态下权益维护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 本文的研究主题、出发点及相关问题阐释第8-17页
 一、本文研究的主题、意义及出发点第8-10页
  (一)本研究问题缘起第8页
  (二)研究意义第8-9页
  (三)本文研究的出发点第9-10页
 二、重要概念的界定及阐析第10-13页
  (一)政治社会心态的界定第10-12页
  (二)农民权益的阐析第12-13页
 三、相关研究状况及研究意旨第13-15页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篇章结构第15-17页
第一章 新时期农民政治社会心态和权益维护之间的关系第17-25页
 一、农民政治社会心态和权益维护的关系第17-21页
 二、关系的产生:政治社会心态与权益诉求共同作用第21-25页
  (一)政治社会心态的特质第22-23页
  (二)权益维护的诉求第23-25页
第二章 新时期我国农民权益维护的现状及产生缘由第25-32页
 一、新时期我国农民权益维护的现状第25-29页
  (一)新时期我国农民权益维护的表现第25-26页
  (二)以四川省达州市农民权益维护为例进行的实证调研第26-29页
  (三)调查的结论第29页
 二、新时期我国农民权益维护的现状产生缘由第29-32页
  (一)农民主体地位对农民权益维护的客观要求第29页
  (二)维护农民权益是落实农民权利理论的内在需要第29-30页
  (三)保障农民权益的是实现和谐共享理论的外在表现第30页
  (四)保障农民权益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第30-31页
  (五)政治社会心态的驱使是农民权益维护的动力之源第31页
  (六)权益受到损害是农民权益维护的客观原因第31-32页
第三章 我国农民维权下的政治社会心态现状及产生缘由第32-40页
 一、新时期我国农民维权下的政治社会心态现状第32-36页
  (一)新时期我国农民政治社会心态的表现第32-33页
  (二)以海南省詹州市农民政治社会心态为例进行的实证调研第33-36页
 二、我国农民维权下的政治社会心态产生缘由第36-40页
  (一)政治时局第36页
  (二)社会结构第36-37页
  (三)经济体制第37-38页
  (四)历史传统第38页
  (五)现实国情第38-40页
第四章 新时期我国农民权益维护的途径选择及困境分析第40-44页
 一、当前我国农民权益维护的途径选择第40-41页
 二、新时期我国农民维权困境分析第41-44页
  (一)农民自身素质的缺陷第41-42页
  (二)维权机制的不完善第42-43页
  (三)政府公信力的缺失第43-44页
第五章 新时期农民政治社会心态下权益维护的完善对策第44-47页
 一、从政治社会心态的形成方面探讨农民权益维护的策略第44-45页
  (一)建立农民政治社会心态的引导机制第44-45页
  (二)提高农民的合理维权意识第45页
 二、建立“三位一体”政府主导的农民权益维护机制第45-47页
  (一)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第45页
  (二)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尊重农民的合法权益第45-46页
  (三)打造服务型政府,服务农民的权益维护行为第46-47页
尾论 新时期我国农民政治社会心态下权益维护的未来发展第47-50页
 一、新时期我国农民政治社会心态下权益维护的发展动力因素第47-48页
  (一)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进程的客观诉求第47页
  (二)广大农民群体利益的维护需要第47-48页
  (三)政治领导者和行政工作者的直接推动第48页
 二、新时期我国农民政治社会心态下权益维护的发展方向第48-50页
  (一)农民维权方式科学化第48-49页
  (二)农民维权途径法治化第49页
  (三)农民维权速度高效化第49页
  (四)农民维权行为人性化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致谢第54-55页
硕士期间本人的科研成果第55-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策工具视角下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下一篇:新形势下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