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2.实践价值 | 第11-12页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9页 |
(一)地方政府治理理论的溯源 | 第12-13页 |
1.地方政府治理理论的国外根源 | 第13页 |
2.地方政府治理理论的引进与发展 | 第13页 |
(二)关于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2.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3.文献研究评析 | 第18-19页 |
三、研究的基本假设 | 第19页 |
四、相关的理论概述 | 第19-22页 |
(一)善治理论 | 第19-20页 |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0-21页 |
(三)公共产品理论 | 第21-22页 |
(四)制度变迁理论 | 第22页 |
五、研究的思路与创新 | 第22-24页 |
(一)基本思路 | 第22-23页 |
(二)可能的创新性 | 第23-24页 |
六、研究方法与资料 | 第24-26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二)研究资料 | 第25-26页 |
第二章 现代化建设中的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与政策工具——基于政策工具划分向度的考察 | 第26-41页 |
一、概念界定与释义 | 第26-34页 |
(一)作为地方政府改革战略的现代化 | 第26-27页 |
1.“现代化”的渊源 | 第26页 |
2.现代化的现实内涵 | 第26-27页 |
(二)作为治理现代化保障的地方政府治理能力 | 第27-29页 |
1.治理 | 第27-28页 |
2.地方政府治理 | 第28页 |
3.地方政府治理能力 | 第28-29页 |
(三)作为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视角的政策工具 | 第29-34页 |
1.政策工具的渊源 | 第29-30页 |
2.政策工具的理论基础 | 第30-31页 |
3.政策工具的目标诉求 | 第31页 |
4.政策工具的解释路径 | 第31-34页 |
二、政策工具与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一般关系:建构诉求与实践体现 | 第34-41页 |
(一)政策工具与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基于政策工具选取维度的分析 | 第34-37页 |
1.工具理性与地方政府治理能力 | 第35页 |
2.价值理性与地方政府治理能力 | 第35-36页 |
3.制度理性与地方政府治理能力 | 第36-37页 |
(二)政策工具与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基于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维度的分析 | 第37-39页 |
1.地方政府治理的行政理念反映政策工具选取的价值理性 | 第37-38页 |
2.地方政府治理的治理方式凸显政策工具选取的工具理性 | 第38页 |
3.地方政府治理的行动方案决定政策工具运用的制度理性 | 第38-39页 |
(三)政策工具与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互动关系 | 第39-41页 |
第三章 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构的理性基础——基于政策工具划分向度的考察 | 第41-51页 |
一、政策工具理性的历史与嬗变 | 第41-44页 |
二、地方政府政策工具的分类理性参照 | 第44-46页 |
(一)强制型政策工具的理性基础 | 第45页 |
(二)自愿型政策工具的理性基础 | 第45页 |
(三)复合型政策工具的理性基础 | 第45-46页 |
三、地方政府政策工具的理性现实矛盾 | 第46-49页 |
(一)关于价值理性的冲突与调试 | 第47页 |
(二)关于工具理性的认知与运用 | 第47-48页 |
(三)关于制度理性的稳固与创新 | 第48-49页 |
四、地方政府政策工具应用的关键理性:一个拓展分析 | 第49-51页 |
(一)以决策“民主化”为核心的价值理性关照 | 第49页 |
(二)以施行“市场化”为手段的工具理性探寻 | 第49-50页 |
(三)以治理“法治化”为载体的制度理性规范 | 第50-51页 |
第四章 中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当代透视——基于政策工具途径的洞悉视角 | 第51-60页 |
一、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的历史流变 | 第51-53页 |
二、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现状分析 | 第53-56页 |
(一)分析维度 | 第53页 |
(二)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建设实践中的不足 | 第53-56页 |
1.精纯的治理理念尚未确立 | 第54-55页 |
2.创新的治理技术启用滞后 | 第55页 |
3.有效的制度体系建构不力 | 第55-56页 |
三、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政策工具路径反思 | 第56-60页 |
(一)价值理性辨别模糊 | 第57-58页 |
(二)工具理性认知不足 | 第58页 |
(三)制度理性掌控欠妥 | 第58-60页 |
第五章 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地方经验——基于N市J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分析 | 第60-71页 |
一、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建构的典范:一个政策工具选用的案例叙事 | 第60-67页 |
(一)案例背景 | 第60-61页 |
(二)运作机制:对J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概述 | 第61-62页 |
(三)政策工具选用效果的比较与分析:基于两度调研数据 | 第62-67页 |
1.服务供给情况的数据对比 | 第63-64页 |
2.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成效、经验与困境 | 第64-67页 |
二、案例模式对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策工具性启示 | 第67-71页 |
(一)公共服务水平: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试金石 | 第67-68页 |
(二)养老服务的政策文本解读:一种政策工具选用的指导分析框架 | 第68-70页 |
(三)地方政府的治理逻辑:一种政策工具路径的现实思考 | 第70-71页 |
第六章 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构路径——政策工具路径的整合分析 | 第71-80页 |
一、提升路径的理论建构框架 | 第71-72页 |
二、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构的整合思考 | 第72-80页 |
(一)升华对行政逻辑的政策认识,营造价值理性的稳固氛围 | 第72-74页 |
(二)强化对治理工具的系统学习,创造工具理性发挥的土壤 | 第74-77页 |
(三)拓展对政策分析的抉择空间,夯实制度理性建构的基础 | 第77-80页 |
结语与讨论——政策工具与中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走向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致谢 | 第87-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90-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