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企业行政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雇员“过度劳动”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选题背景第11页
   ·选题意义第11-12页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2页
     ·文献研究方法第12页
     ·调查问卷研究法第12页
     ·跨学科的系统综合法第12页
   ·创新点第12-13页
   ·论文的基本结构第13-16页
第2章 “过度劳动”研究简述第16-24页
   ·过度劳动问题的提出第16-18页
     ·过度劳动问题的提出第16-17页
     ·日本关于过度劳动问题的研究第17-18页
     ·其他国家对过劳问题的研究第18页
   ·我国关于过度劳动问题的研究第18-20页
     ·其他学科关于过度劳动定义第18-19页
     ·经济学关于过度劳动定义第19页
     ·本文对过度劳动的定义第19-20页
     ·不同国家及地区的规定第20页
   ·我国关于过度劳动影响因素的研究第20-24页
     ·雇员的自我选择导致过劳第20-21页
     ·企业管理及背景文化导致过劳第21-22页
     ·社会环境导致过劳第22-24页
第3章 雇员过度劳动影响研究第24-32页
   ·过度劳动对雇员及雇主的影响第24-26页
     ·“过度劳动”对雇员的影响第24-25页
     ·“过度劳动”对雇主的影响第25-26页
   ·过度劳动对雇佣关系的影响第26-27页
     ·“过度劳动”使得雇佣关系稳定性变差第26-27页
     ·“过度劳动”破坏雇佣双方的契约关系第27页
   ·过度劳动对变革体制下雇佣关系的影响第27-29页
     ·传统经济体制下“过度劳动”对雇佣关系影响第28页
     ·现代经济体制下“过度劳动”对农村及城镇雇佣关系影响第28-29页
   ·“过度劳动”对企业的影响第29-30页
     ·过度劳动影响企业绩效第29页
     ·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第29-30页
     ·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第30页
   ·过度劳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第30-32页
     ·过度劳动对经济造成负效应第30页
     ·过度劳动对就业产生挤出效应第30-31页
     ·过度劳动引发社会各种事故第31-32页
第4章 过度劳动的成因分析第32-40页
   ·传统工业生产条件下过度劳动成因分析第32-33页
     ·马克思“绝对剩余价值”理论第32-33页
   ·现代工业生产条件下过度劳动成因分析第33-40页
     ·麦克莱兰的需要理论第34-35页
     ·劳动市场信号发送理论第35-37页
     ·收入不平等理论第37-38页
     ·劳动力供给理论第38-40页
第5章 雇员过度劳动的实证检验第40-49页
   ·研究设计第40-42页
     ·研究的目的第40页
     ·调研的对象第40页
     ·调研问卷的编制第40-42页
   ·信度和效度检验第42-43页
     ·信度检验第42页
     ·效度检验第42-43页
   ·实证研究:以天津市企业雇员为例第43-47页
     ·不同性别雇员过度劳动状况第44页
     ·不同年龄雇员过度劳动状况第44-45页
     ·不同婚姻状况雇员过度劳动的状况第45-46页
     ·受教育不同的劳动者过度劳动状况第46页
     ·不同平均月收入雇员的过度劳动状况第46-47页
   ·小结第47-49页
第6章 解决我国过度劳动的对策及建议第49-53页
   ·充分发挥工会作用第49-50页
     ·维护职能第49页
     ·建设职能第49页
     ·参与职能第49-50页
     ·教育职能第50页
   ·完善新型劳动关系的法律体系第50-51页
     ·完善新型劳动关系的法律体系第50-51页
     ·政府调控房价,加大住房保障力度第51页
     ·降低医疗卫生费用,提高医疗保障第51页
   ·提高雇员地位第51-52页
     ·增强雇员集体力量第51页
     ·提高劳动力供给质量第51-52页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第52-53页
     ·构建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第52页
     ·运用适当的员工激励体系第52-53页
     ·建立科学的技术培训体系第53页
结论与展望第53-54页
附录(调查问卷)第54-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后记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工荒”背景下工会保障农民工权益问题探析
下一篇:明清盐法律例的立法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