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绿色公共建筑节能技术应用现状分析--以某绿色建筑三星级科技馆项目为例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1 绪论 | 第9-11页 |
| ·绿色建筑的概念 | 第9页 |
| ·绿色建筑的起源 | 第9页 |
| ·绿色建筑的概念 | 第9页 |
| ·绿色建筑的内涵 | 第9-11页 |
| 2 浙江省绿色建筑的现状 | 第11-15页 |
| ·浙江省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 ·浙江省绿色建筑的政策现状 | 第14-15页 |
| 3 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发展比较 | 第15-23页 |
| ·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 第15-19页 |
| ·国外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 第19-23页 |
| 4 案例分析 | 第23-85页 |
| ·项目概况 | 第23页 |
| ·绿色建筑技术集成应用 | 第23-25页 |
| ·建筑整体优化设计 | 第23-24页 |
| ·智能围护结构 | 第24页 |
| ·能源设备系统 | 第24页 |
| ·室内环境控制系统(混合式通风系统) | 第24-25页 |
| ·可持续生态系统 | 第25页 |
| ·智能控制系统 | 第25页 |
| ·建筑遮阳系统 | 第25-29页 |
| ·遮阳设计的原理和思路 | 第25-26页 |
| ·遮阳产品的相关明细 | 第26-27页 |
|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 ·经验总结和相关建议 | 第28-29页 |
| ·高效围护结构 | 第29-36页 |
| ·围护结构的设计参数 | 第29-31页 |
| ·围护结构产品的相关明细 | 第31-32页 |
| ·现状及使用情况 | 第32-33页 |
| ·围护结构的行业信息 | 第33-35页 |
| ·经验总结和相关建议 | 第35-36页 |
| ·被动式自然通风系统 | 第36-43页 |
| ·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36-37页 |
| ·设计思路和实施 | 第37-41页 |
| ·系统控制策略和检测系统介绍 | 第41-42页 |
| ·与设计方案的比较 | 第42页 |
| ·总结及发展思路 | 第42-43页 |
| ·能源设备系统 | 第43-51页 |
| ·设计的原理 | 第43-45页 |
| ·暖通空调系统实施 | 第45-50页 |
| ·绿色科技馆使用及节能性分析 | 第50-51页 |
| ·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 | 第51-62页 |
| ·中水系统 | 第51-58页 |
| ·节水器具 | 第58-62页 |
| ·可再生能源系统 | 第62-68页 |
| ·太阳能光电系统 | 第62-65页 |
| ·风能发电系统 | 第65-67页 |
| ·日光照明系统 | 第67-68页 |
| ·智能控制系统 | 第68-85页 |
| ·设计原理 | 第68-75页 |
| ·系统配置 | 第75-78页 |
| ·实际使用情况及现状照片 | 第78-81页 |
| ·与原设计的比较,与行业的对比 | 第81-84页 |
| ·经验总结和建议 | 第84-85页 |
| 5 浙江省绿色建筑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 第85-95页 |
| ·浙江省绿色建筑的发展理念 | 第85-86页 |
| ·因地制宜原则 | 第85页 |
| ·全寿命周期分析评价原则 | 第85页 |
| ·权衡优化和总量控制原则 | 第85-86页 |
| ·全过程控制原则 | 第86页 |
| ·浙江省绿色建筑的发展合理建议 | 第86-87页 |
| ·完善标准体系 | 第86页 |
| ·建立评估体系、评估机构 | 第86-87页 |
| ·关键技术、产品的研发 | 第87页 |
| ·教育和培训 | 第87页 |
| ·增加激励性政策 | 第87页 |
| ·浙江省绿色建筑适宜性技术建议 | 第87-91页 |
| ·被动式技术 | 第88页 |
| ·主动式技术 | 第88-91页 |
| ·浙江省绿色建筑策略性发展技术 | 第91-95页 |
| ·整合式新能源技术 | 第91页 |
| ·供热制冷设备的体系化 | 第91页 |
| ·综合绿化体系 | 第91-92页 |
| ·非传统水源创新利用 | 第92-93页 |
| ·规范化的绿色施工 | 第93页 |
| ·合理的绿色建筑运行管理模式 | 第93-95页 |
| 6 总结 | 第95-97页 |
| 参考文献 | 第97-99页 |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