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绪论 | 第6-10页 |
一 选题的意义及关键词释义 | 第7-8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三 研究条件 | 第9-10页 |
四 研究难点 | 第10页 |
一 公共艺术教育资源配给的实际主体及其运作框架问题 | 第10-15页 |
(一) 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及社会公共艺术教育 | 第12页 |
(二) 学校公共艺术教育与社会公共艺术教育分类的对比意义 | 第12-13页 |
(三)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 第13-15页 |
(四) 政府主导型公共艺术教育资源配给的实践 | 第15页 |
二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配给的现状与需求 | 第15-21页 |
(一) 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给的不平衡性 | 第16-17页 |
(二)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均等化诉求 | 第17-18页 |
(三) 公共艺术教育资源在公共文化服务框架中的基础作用 | 第18-20页 |
(四) 公共艺术教育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的作用 | 第20-21页 |
三 基于相对均等化原则的公共艺术教育资源配给研究 | 第21-25页 |
(一) 国家艺术教育政策设计的均等化原则 | 第22页 |
(二) 以项目带动式资源配给为主,构建能动的“三位一体”行动框架 | 第22-25页 |
四 企业介入型艺术家资源配给实践模型研究—以荷风模式为例 | 第25-32页 |
(一) 以“企业家精神”为支点 | 第25-28页 |
(二) 以愿景规划设计为纲领 | 第28-29页 |
(三) 构建高效能的职业艺术家资源共享机制 | 第29-30页 |
(四) 汇聚善意能量的荷风志愿者管理机制 | 第30-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致谢 | 第35-37页 |
附录一: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教师关於采访实录 | 第37-39页 |
附录二:荷风艺术基金会志愿者(管理)协议 | 第39-47页 |
附录三:2013北京大学生舞蹈节观众调研情况综述 | 第47-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