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 | 第11页 |
·氧化石墨烯简要介绍 | 第11-12页 |
·基于氧化石墨烯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光学传感器 | 第12-18页 |
·以GO作为淬灭剂 | 第12-13页 |
·以GO作为能量供体 | 第13页 |
·基于GO的FRET光学传感器的应用 | 第13-18页 |
·核酸适配体简介 | 第18-20页 |
·核酸适配体的性质 | 第18页 |
·核酸适配体的筛选方法 | 第18-19页 |
·单适配体和多适配体的比较 | 第19-20页 |
·微生物常用检测方法 | 第20-23页 |
·微生物检测法 | 第20页 |
·仪器分析法 | 第20-21页 |
·免疫学方法 | 第21页 |
·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21-22页 |
·基因芯片技术 | 第22-23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5-37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5-28页 |
·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实验试剂 | 第26-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细菌培养基配制 | 第28页 |
·实验试剂配制 | 第28-29页 |
·基于GO的FRET光学传感器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方法建立 | 第29-32页 |
·大肠杆菌O157:H7的培养及菌密度测定 | 第29页 |
·流式细胞术检验大肠杆菌O157:H7与其适配体亲和性 | 第29-30页 |
·GO与大肠杆菌适配体的比例条件优化 | 第30-31页 |
·基于GO的FRET荧光传感器检测大肠杆菌O157:H7 | 第31-32页 |
·基于GO的FRET光学传感器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建立 | 第32-34页 |
·副溶血性弧菌的培养及菌密度测定 | 第32页 |
·GO与副溶血性弧菌适配体的混合比例条件优化 | 第32-33页 |
·基于GO的FRET光学传感器检测副溶血性弧菌 | 第33-34页 |
·基于GO的FRET光学传感器检测阪崎肠杆菌的方法建立 | 第34-37页 |
·阪崎肠杆菌的培养及菌密度测定 | 第34页 |
·GO与阪崎肠杆菌适配体的最适比例探究 | 第34-35页 |
·基于GO的FRET光学传感器检测阪崎肠杆菌 | 第35-37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7-50页 |
·基于GO的FRET光学传感器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 | 第37-43页 |
·大肠杆菌O157:H7的生长曲线测定 | 第37-38页 |
·大肠杆菌O157:H7适配体与菌种的亲和性测定 | 第38页 |
·GO淬灭浓度的优化 | 第38-39页 |
·大肠杆菌O157:H7适配体浓度的优化 | 第39-40页 |
·基于GO的FRET光学传感器检测大肠杆菌O157:H7 | 第40-41页 |
·基于GO的FRET光学传感器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灵敏度 | 第41-42页 |
·单适配体与多适配体传感器检测大肠杆菌O157:H7 | 第42-43页 |
·基于GO的FRET光学传感器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 | 第43-46页 |
·副溶血性弧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43-44页 |
·GO与副溶血性弧菌适配体之间的比例优化 | 第44-45页 |
·单适配体与多适配体传感器检测副溶血性弧菌 | 第45-46页 |
·基于GO的FRET光学传感器对阪崎肠杆菌的检测 | 第46-50页 |
·阪崎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及其对数生长期的确定 | 第46-47页 |
·GO与阪崎肠杆菌适配体之间的比例优化 | 第47-48页 |
·单适配体与多适配体传感器检测阪崎肠杆菌 | 第48-5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