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2页 |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空间粉尘环境概述 | 第8-12页 |
·微流星体 | 第10页 |
·微小空间碎片 | 第10-12页 |
·空间粉尘高速撞击效应研究进展 | 第12-19页 |
·高速撞击的物理过程 | 第12-13页 |
·高速撞击产生的等离子体效应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高速撞击产生的发光效应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太阳电池空间粉尘高速撞击研究概况 | 第17-19页 |
·高速撞击计算机模拟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19-20页 |
·AUTODYN 工具软件在高速撞击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 第20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法 | 第22-27页 |
·试验材料 | 第22-23页 |
·试样 | 第22页 |
·模拟试验用粉尘 | 第22-23页 |
·粉尘静电加速撞击试验 | 第23-25页 |
·分析测试方法 | 第25-26页 |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25页 |
·扫描电镜观察 | 第25页 |
·粉尘高速撞击效应探测 | 第25-26页 |
·数值模拟试验 | 第26-27页 |
第3章 太阳电池玻璃盖片铝粉高速撞击等离子体效应 | 第27-46页 |
·未镀膜太阳电池玻璃盖片的铝粉高速撞击等离子体效应 | 第27-37页 |
·等离子体信号的特征 | 第27-28页 |
·等离子体信号的研究和分析方法 | 第28-31页 |
·等离子体信号统计分析 | 第31-34页 |
·等离子体效应机理分析 | 第34-37页 |
·镀膜太阳电池玻璃盖片的铝粉高速撞击等离子体效应 | 第37-43页 |
·等离子体信号的特征 | 第38-39页 |
·第一类典型等离子体信号统计分析 | 第39-41页 |
·第二类典型等离子体信号统计分析 | 第41-43页 |
·高速撞击等离子体效应比较讨论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PET 薄膜粉尘高速撞击等离子体效应 | 第46-63页 |
·PET 薄膜铝粉高速撞击等离子体效应研究 | 第46-51页 |
·等离子体信号的特征 | 第46-47页 |
·第一类典型等离子体信号统计分析 | 第47-49页 |
·第二类典型等离子体信号统计分析 | 第49-51页 |
·PET 薄膜SIC 粉高速撞击等离子体效应研究 | 第51-60页 |
·SiC 粉表面化学镀镍 | 第51-57页 |
·PET 薄膜SiC 粉高速撞击等离子体效应 | 第57-60页 |
·高速撞击等离子体效应比较讨论 | 第60-61页 |
·PET 薄膜铝粉与SiC 粉高速撞击等离子体效应比较 | 第60-61页 |
·太阳电池玻璃盖片和PET 薄膜等离子体效应比较 | 第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5章 太阳电池玻璃盖片铝粉高速撞击发光效应 | 第63-70页 |
·发光信号的特征 | 第63-64页 |
·发光信号统计分析 | 第64-67页 |
·发光信号的研究与分析方法 | 第64-65页 |
·发光信号特征参数统计分析 | 第65-67页 |
·发光效应机理分析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