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50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疾病 | 第12-27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基本生物学特征 | 第12-13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类地位与谱系 | 第13-15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可移动遗传元件 | 第15-19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因子 | 第19-22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被膜 | 第22-23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 | 第23-25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调控因子 | 第25-27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中sRNA研究概况 | 第27-44页 |
·细菌中sRNA概述 | 第27-28页 |
·细菌中sRNA的种类 | 第28-35页 |
·RNA作为调控子的优势 | 第35-36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中sRNA种类 | 第36-37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中sRNA的生理功能 | 第37-40页 |
·sRNA的鉴定方法 | 第40-44页 |
·sRNA结合蛋白研究概况 | 第44-50页 |
·RNA结合蛋白简介 | 第44页 |
·RNA结合蛋白的分类 | 第44-46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中sRNA结合蛋白研究现状 | 第46-47页 |
·sRNA结合蛋白的鉴定方法 | 第47-50页 |
第二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新sRNA的鉴定和功能研究——ArtR通过调控sarT mRNA稳定性调控α溶血素的表达 | 第50-74页 |
·绪论 | 第50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0-60页 |
·实验菌株与质粒 | 第50-54页 |
·DNA相关操作 | 第54-56页 |
·RNA相关操作 | 第56-59页 |
·蛋白质相关操作 | 第59-60页 |
·实验结果 | 第60-71页 |
·ArtR的发现 | 第60-62页 |
·ArtR的大小和分布 | 第62-64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感应Agr系统调控ArtR的表达 | 第64-66页 |
·ArtR通过间接的方式激活α溶血素的表达 | 第66-67页 |
·ArtR通过RNA相互作用影响了转录因子SarT的水平 | 第67-69页 |
·ArtR和SarT的mRNA的结合诱导RNase Ⅲ对其mRNA的降解 | 第69-70页 |
·Hfq蛋白不参与ArtR的调控 | 第70-71页 |
·讨论 | 第71-74页 |
·ArtR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性的sRNA | 第71-72页 |
·ArtR与群体感应系统的关系 | 第72页 |
·sRNA对细菌调控网络有微调的作用 | 第72-73页 |
·Hfq蛋白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sRNA相关性不大 | 第73-74页 |
第三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中RNAⅢ结合蛋白的鉴定 | 第74-92页 |
·绪论 | 第74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74-80页 |
·实验所用质粒和菌株 | 第74-77页 |
·tRSA融合sRNA的构建与体外转录 | 第77页 |
·RNA提取与荧光定量PCR | 第77-78页 |
·RNA结合蛋白的pull-down实验 | 第78页 |
·MS鉴定蛋白质 | 第78页 |
·蛋白质的表达 | 第78-79页 |
·R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鉴定 | 第79-80页 |
·实验结果 | 第80-89页 |
·利用核酸适配体进行RNA pull-down方法的确立 | 第80-81页 |
·tRSA融合RNAⅢ的合成 | 第81页 |
·RNAⅢ结合蛋白的pull-down和MS鉴定 | 第81-86页 |
·蛋白质的重组表达 | 第86-87页 |
·RNAⅢ与蛋白质结合能力验证 | 第87-89页 |
·讨论 | 第89-92页 |
·tRSA方法与biotin标记方法的比较 | 第89页 |
·pull-down实验体系的优化 | 第89-90页 |
·RNA结合蛋白结合特异性探讨 | 第90页 |
·鉴定RNA结合蛋白的功能需要进一步研究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4页 |
致谢 | 第104-10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6-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