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5-16页 |
|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总体思路和方法 | 第16-18页 |
|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总体思路 | 第16-17页 |
| ·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17-18页 |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 第2章 创新资源环境与技术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 第19-38页 |
| ·创新资源环境的定义与测量 | 第19-25页 |
| ·人力资源要素环境的定义与测量 | 第19-20页 |
| ·财力资源要素环境的定义与测量 | 第20-22页 |
| ·物力资源要素环境的定义与测量 | 第22页 |
| ·信息资源要素环境的定义与测量 | 第22-23页 |
| ·服务资源要素环境的定义与测量 | 第23-25页 |
| ·配套资源要素环境的定义与测量 | 第25页 |
| ·技术创新能力的定义与测量 | 第25-26页 |
| ·创新绩效的定义与测量 | 第26页 |
| ·创新资源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分析 | 第26-35页 |
| ·人力资源要素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 | 第27-28页 |
| ·财力资源要素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 | 第28-30页 |
| ·物力资源要素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 | 第30-31页 |
| ·信息资源要素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 | 第31-33页 |
| ·服务资源要素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 | 第33-34页 |
| ·配套资源要素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 | 第34-35页 |
| ·假设提出与理论框架构建 | 第35-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3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 第38-50页 |
| ·结构方程模型适用性分析 | 第38-40页 |
|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 | 第38-39页 |
| ·结构方程模型结构 | 第39页 |
| ·结构方程模型优点 | 第39-40页 |
| ·结构方程模型应用 | 第40页 |
| ·问卷设计与抽样对象 | 第40-42页 |
| ·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40页 |
| ·问卷设计过程 | 第40-41页 |
| ·抽样对象 | 第41-42页 |
| ·相关数据的处理 | 第42页 |
| ·初始量表设计及信度效度分析 | 第42-48页 |
| ·初始量表设计及指标描述 | 第42-44页 |
| ·初始量表信度分析 | 第44-45页 |
| ·初始量表效度分析 | 第45-48页 |
| ·概念模型的结构方程 | 第48-49页 |
| ·测量模型方程 | 第48-49页 |
| ·结构模型方程 | 第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4章 创新资源环境与技术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作用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50-64页 |
| ·研究样本描述 | 第50-52页 |
| ·问卷回收描述 | 第50页 |
| ·问卷企业基本情况描述 | 第50-51页 |
| ·问卷数据描述 | 第51-52页 |
| ·问卷信度及效度检验 | 第52-57页 |
| ·信度检验 | 第52-54页 |
| ·效度检验 | 第54-57页 |
|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第57-63页 |
| ·结构方程模型设定 | 第57-58页 |
| ·结构方程模型识别 | 第58页 |
| ·结构方程模型估计 | 第58-59页 |
| ·结构方程模型评价 | 第59-60页 |
| ·结构方程模型修正 | 第60-61页 |
| ·结构方程模型效应分析 | 第61-62页 |
| ·假设结果检验 | 第62-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5章 研究结果与展望 | 第64-67页 |
| ·研究结果 | 第64-65页 |
| ·研究局限 | 第65页 |
| ·研究展望 | 第65-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结论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附录A | 第77-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