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虫害及其防治论文

基于分子标记的桔小实蝇起源地推断、扩散路径重构及扩散模式研究

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1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7-31页
   ·生物入侵第17-18页
   ·重构外来入侵物种入侵历史的意义第18-20页
     ·理论意义第18页
     ·实践意义第18-20页
   ·重构入侵历史的方法第20-21页
     ·直接方法第20页
     ·间接方法第20-21页
   ·外来入侵物种的进化遗传学第21-23页
     ·选择压力的作用第21页
     ·遗传变异第21-22页
     ·特殊基因第22页
     ·对环境梯度的适应性进化第22页
     ·物种形成事件第22-23页
   ·基于遗传信息的外来入侵物种入侵历史的研究第23-27页
     ·鉴定入侵物种第23页
     ·确定入侵种群来源地第23-24页
     ·回溯扩散路径第24页
     ·检测入侵过程中的瓶颈效应或奠基者效应第24-25页
     ·分析扩散模式第25-26页
     ·探究种间杂交及基因渗透第26-27页
   ·桔小实蝇的扩散历史及入侵机制第27-29页
     ·桔小实蝇发生的历史记录第27页
     ·基于分子标记的桔小实蝇的扩散历史研究第27页
     ·桔小实蝇的入侵机制第27-29页
   ·研究思路第29-31页
第二章 桔小实蝇起源地及扩散路径推断第31-73页
   ·材料与方法第31-43页
     ·主要试剂第31-32页
     ·主要仪器第32页
     ·分析软件第32-34页
     ·样本采集第34-39页
     ·DNA提取、片段扩增及测序第39-41页
     ·数据分析第41-43页
   ·结果与分析第43-66页
     ·碱基组成及序列变异第43-44页
     ·各种群单倍型组成第44-46页
     ·遗传多样性第46-48页
     ·遗传结构第48-58页
     ·系统发育第58-63页
     ·群口历史第63-66页
     ·有效迁移率及基因流第66页
   ·讨论第66-73页
     ·桔小实蝇的起源第66-67页
     ·棺小实媚的扩散路径第67-69页
     ·边缘分布区种群的奠基者效应第69-70页
     ·桔小实蝇成功扩散的关键因素第70页
     ·以遗传信息为指导的防治措施第70-73页
第三章 桔小实蝇在中国大陆的扩散模式第73-109页
   ·材料与方法第74-75页
     ·主要试剂、仪器及分析软件第74页
     ·采样第74页
     ·DNA提取及PCR扩增第74-75页
     ·数据分析第75页
   ·结果第75-106页
     ·碱基组成及序列变异第75-77页
     ·nad1、nad5及cytb单倍型在各种群中分布第77-80页
     ·遗传多样性第80-81页
     ·遗传结构第81-89页
     ·单倍型系统发育第89-100页
     ·种群间基因流第100-103页
     ·中国12个桔小实蝇种群的群口历史第103-106页
   ·讨论第106-109页
     ·入侵过程中的桥头堡效应第106页
     ·扩散过程中未经历瓶颈效应第106-107页
     ·遗传结构弱第107-108页
     ·扩散过程中伴随快速的种群增长第108-109页
第四章 新近入侵重庆地区的桔小实蝇的遗传结构第109-127页
   ·材料与方法第109-116页
     ·主要试剂第109-110页
     ·主要仪器第110页
     ·分析软件第110-111页
     ·采样第111页
     ·试剂配制第111-112页
     ·桔小实蝇DNA提取及微卫星序列扩增第112-113页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113-115页
     ·数据处理第115-116页
   ·结果第116-124页
     ·等位基因第116-118页
     ·遗传多样性第118-120页
     ·遗传分化及基因流第120-121页
     ·哈迪-温伯格平衡检测第121-122页
     ·瓶颈效应检测第122页
     ·种群结构第122-124页
   ·讨论第124-127页
     ·导致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的主要原因第124页
     ·遗传多样性及瓶颈效应第124-125页
     ·遗传分化第125页
     ·重庆地区桔小实蝇的入侵途径第125-127页
第五章 寄主转换对桔小实蝇遗传分化的影响第127-137页
   ·材料与方法第127-128页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127页
     ·试虫第127-128页
     ·DNA提取及PCR扩增第128页
     ·数据分析第128页
   ·结果第128-134页
     ·遗传多样性第128-131页
     ·遗传分化第131-133页
     ·哈迪-温伯格平衡检测第133-134页
   ·讨论第134-137页
     ·遗传多样性及哈迪-温伯格平衡的变化第134-135页
     ·促使寄主转换后种群遗传分化的因素第135-137页
第六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及展望第137-141页
   ·主要结论第137-138页
     ·桔小实蝇的起源地及扩散路径推测第137页
     ·桔小实蝇在中国的扩散模式第137-138页
     ·新入侵重庆地区的桔小实蝇的遗传结构第138页
     ·寄主转换对桔小实蝇种群遗传分化的影响第138页
   ·创新点第138-139页
   ·研究展望第139-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61页
附录Ⅰ 桔小实蝇不同世代数的两种寄主水果种群在4个微卫星位点上的基因型第161-163页
致谢第163-165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及参加的项目第165-166页

论文共1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谷实夜蛾唾液ATP水解酶介导番茄防御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甘蓝eSRK重组体、突变体的构建及其与SCR相互作用单倍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