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36页 |
·自交不亲和信号传导 | 第16-27页 |
·SRK——SI雌性决定因子 | 第17-19页 |
·SCR/SP11——SI反应雄性决定因子 | 第19-21页 |
·自交不亲和信号传导相关因子 | 第21-24页 |
·孢子体型自交不亲和信号传导的网络 | 第24-26页 |
·SCR与SRK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重叠区扩增基因拼接法(Gene 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SOEing) | 第27-30页 |
·重叠延伸的概念 | 第28页 |
·SOEing的一般操作程序及引物的设计 | 第28-30页 |
·酵母双杂交系统 | 第30-36页 |
·酵母双杂交的基本原理 | 第30-32页 |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发展 | 第32-33页 |
·酵母双杂交系统在蛋白质相互作用中的应用 | 第33-36页 |
引言 | 第36-38页 |
技术路线 | 第38-40页 |
第二章 植物材料自交不亲和性的分析 | 第40-44页 |
·材料 | 第40页 |
·植物材料 | 第40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40页 |
·方法 | 第40-41页 |
·花粉原位萌发的荧光显微观察 | 第40页 |
·亲和指数的测定 | 第40-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2页 |
·荧光显微法鉴定结球甘蓝材料E、F的自交不亲和性 | 第41-42页 |
·结球甘蓝材料E、F亲和指数的测定 | 第42页 |
·小结 | 第42-44页 |
第三章 甘蓝eSRK、SCR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 第44-58页 |
·材料 | 第44页 |
·植物材料 | 第44页 |
·感受态细胞及载体 | 第44页 |
·实验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44页 |
·方法 | 第44-48页 |
·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 | 第44页 |
·总RNA的提取 | 第44-45页 |
·cDNA第一链合成 | 第45-46页 |
·引物设计 | 第46页 |
·eSRK、SCR基因的克隆 | 第46-47页 |
·目的片段与载体的连接以及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T1 | 第47-48页 |
·序列信息的分析 | 第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6页 |
·甘蓝花蕾总RNA的提取 | 第48-54页 |
·甘蓝SCR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甘蓝eSRK中决定其单倍型特异性的肽段的研究 | 第58-86页 |
·材料 | 第58-61页 |
·模板序列 | 第58页 |
·质粒及菌株 | 第58页 |
·工具酶及试剂 | 第58页 |
·主要仪器 | 第58-59页 |
·培养基及溶液的配制 | 第59-61页 |
·方法 | 第61-71页 |
·eSRK重组体的构建 | 第61-64页 |
·酵母双杂交质粒的构建 | 第64-65页 |
·酵母菌AH109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 | 第65-66页 |
·重组质粒自激活及毒性检测 | 第66-67页 |
·酵母双杂交系统检测SCR与各个eSRK间的相互作用 | 第67页 |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7-68页 |
·SCR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与纯化 | 第68-69页 |
·eSRK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与纯化 | 第69-70页 |
·SCR与eSRK相互作用的体外检测 | 第70-7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1-83页 |
·eSRK重组体的序列分析 | 第71-72页 |
·酵母双杂交质粒的构建 | 第72页 |
·重组质粒自激活及毒性检测 | 第72-75页 |
·酵母双杂交系统检测SCR与各个eSRK间的相互作用 | 第75-78页 |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78页 |
·GST标签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与纯化 | 第78-80页 |
·eSRK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与纯化 | 第80-82页 |
·SCR与eSRK及其重组体相互作用的体外检测 | 第82-83页 |
·小结 | 第83-86页 |
第五章 甘蓝eSRK突变体的构建及其与SCR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86-100页 |
·材料 | 第88页 |
·模板序列 | 第88页 |
·质粒及菌株 | 第88页 |
·试剂 | 第88页 |
·培养基及溶液的配制 | 第88页 |
·方法 | 第88-91页 |
·eSRK突变体的构建 | 第88-90页 |
·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检测eSRK突变体与SCR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90-9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1-98页 |
·eSRK突变体序列信息的分析及酵母双杂交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91-92页 |
·eSRK突变体酵母双杂交重组质粒自激活及毒性的检测 | 第92-94页 |
·酵母双杂交系统检测eSRK各个突变体与SCR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94-98页 |
·小结 | 第98-100页 |
第六章 讨论 | 第100-106页 |
·植物材料的亲和性的快速鉴定 | 第100页 |
·eSRK重组体与SCR相互作用的酵母双杂交检测 | 第100-101页 |
·eSRK重组体的原核表达及其与SCR相互作用的体外检测 | 第101-103页 |
·eSRK中对配体特异性结合起关键作用的氨基酸位点 | 第103-10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点 | 第106-108页 |
·结论 | 第106-107页 |
·创新点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22页 |
附录 | 第122-124页 |
致谢 | 第124-126页 |
项目资助 | 第126-127页 |
在学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