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9-31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植物对低磷胁迫的反应 | 第10-11页 |
| ·低磷胁迫改变植物的根形态 | 第10页 |
| ·低磷胁迫增加Pi转运蛋白的表达 | 第10页 |
| ·低磷胁迫导致花青素和淀粉的积累 | 第10-11页 |
| ·低磷胁迫诱导植物合成并分泌酸性磷酸酶、核酸酶和有机酸 | 第11页 |
| ·低磷胁迫中与磷相关的一些代谢途径的变化 | 第11页 |
| ·受低磷胁迫诱导的紫色酸性磷酸酶的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 ·酸性磷酸酶的基本性质与功能 | 第11-13页 |
| ·拟南芥紫色酸性磷酸酶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低磷胁迫下植物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不同层次的信号响应机制 | 第15-22页 |
| ·低磷响应的转录水平调控 | 第16-18页 |
| ·低磷响应的转录后水平调控 | 第18-22页 |
| ·局部信号和系统信号参与植物低磷胁迫反应 | 第22-29页 |
| ·局部信号对低磷胁迫反应的调控 | 第22-25页 |
| ·系统信号对低磷胁迫反应的调控 | 第25-29页 |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 第29-31页 |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1-42页 |
| ·植物材料 | 第31页 |
| ·培养基 | 第31页 |
| ·植物培养方法及生长条件 | 第31-32页 |
| ·分根实验流程 | 第32页 |
| ·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2-33页 |
| ·基因的图位克隆 | 第33页 |
|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转基因植物的获得 | 第33-35页 |
| ·载体构建方法 | 第33-34页 |
| ·具体构建流程 | 第34-35页 |
| ·植物总RNA的提取 | 第35页 |
| ·cDNA的合成 | 第35页 |
| ·基因表达水平的定量分析 | 第35-36页 |
| ·GUS基因表达的组织化学检测 | 第36页 |
| ·植物可溶性总蛋白的提取 | 第36-37页 |
| ·Bradford法测定蛋白含量 | 第37页 |
| ·植物细胞总酸性磷酸酶活性定量测定 | 第37-38页 |
| ·pNPP法测定植物细胞总酸性磷酸酶活性 | 第37页 |
| ·BCIP法测定植物细胞总酸性磷酸酶活性 | 第37-38页 |
| ·酸性磷酸酶活性谱分析 | 第38-39页 |
| ·根表面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检测 | 第39-40页 |
| ·根表面酸性磷酸酶活性的组织化学法测定 | 第39页 |
| ·根表面酸性磷酸酶的定量测定 | 第39-40页 |
| ·抗体制备 | 第40页 |
| ·Western blot | 第40-41页 |
| ·Pi含量的测定 | 第41页 |
| ·蔗糖含量测定 | 第41-42页 |
| 第3章 实验结果 | 第42-82页 |
| ·引言 | 第42页 |
| ·系统和局部信号从不同层面调控根表面酸性磷酸酶AtPAP10的活性 | 第42-66页 |
| ·外界环境Pi含量的下降触发根表面At PAP10活性的诱导 | 第43-44页 |
| ·外界低磷环境可以稳定根表面AtPAP10活性 | 第44-45页 |
| ·植物整体Pi含量水平不影响根表面At PAP10活性的诱导 | 第45-53页 |
| ·系统信号决定AtPAP10基因转录的幅度 | 第53页 |
| ·局部信号触发AtPAP10基因转录的诱导 | 第53-55页 |
| ·低磷胁迫影响植物体内AtPAP10蛋白的积累 | 第55-56页 |
| ·局部信号调控低磷诱导AtPAP10蛋白水平的积累 | 第56-57页 |
| ·局部信号调控AtPAP10蛋白的分泌和(或)活性调节过程 | 第57-58页 |
| ·乙烯是低磷诱导酸性磷酸酶AtPAP10的正调节因子 | 第58-60页 |
| ·乙烯信号影响AtPAP10的分泌或(和)活性调节过程 | 第60-61页 |
| ·乙烯信号对于AtPAP10活性的诱导作用依赖于蔗糖,反之不然 | 第61-65页 |
| ·小结 | 第65-66页 |
| ·AtMYB2-miRNA399-PHO2信号通路参与调控低磷诱导根表面酸性磷酸酶活性 | 第66-71页 |
| ·AtMYB2-miR399-PHO2信号通路参与低磷诱导根表面酸性磷酸酶 | 第67-68页 |
| ·AtMYB2-miR399-PHO2信号通路调控酸性磷酸酶基因的转录 | 第68-70页 |
| ·小结 | 第70-71页 |
| ·一个拟南芥酸性磷酸酶诱导异常的突变体的分子遗传分析 | 第71-82页 |
| ·hps11-1(hypersensitive to Pi starvation 11-1)突变体的鉴定及表型分析 | 第71-73页 |
| ·HPS11基因的突变对酸性磷酸酶蛋白体内积累和分泌的影响 | 第73-75页 |
| ·HPS11基因的突变对酸性磷酸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75-76页 |
| ·hps11-1 突变体中Pi含量分析 | 第76-77页 |
| ·hps11-1 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突变基因克隆与确认 | 第77-79页 |
| ·HPS11基因在植物中有广泛表达 | 第79-80页 |
| ·小结 | 第80-82页 |
| 第4章 讨论与展望 | 第82-88页 |
| ·系统和局部信号协同调控根表面AtPAP10酸性磷酸酶活性 | 第82-85页 |
| ·局部信号触发低磷诱导AtPAP10基因的转录水平表达,而系统信号决定最终的诱导幅度 | 第82-83页 |
| ·局部信号调控低磷诱导AtPAP10蛋白水平的积累和分泌以及最终根表面AtPAP10活性调节 | 第83-84页 |
| ·对于低磷诱导根表面AtPAP10活性的调控,乙烯完全依赖于蔗糖,反之不然 | 第84-85页 |
| ·AtMYB2-miRNA399-PHO2信号通路对根表面酸性磷酸酶活性的调控作用 | 第85-86页 |
| ·阳离子转运蛋白HPS11突变影响低磷条件下酸性磷酸酶的分泌 | 第86-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9页 |
| 致谢 | 第99-101页 |
| 附录A MS培养基配方 | 第101-102页 |
| 附录B HPS11基因的图位克隆引物 | 第102-104页 |
| 附录C 荧光实时定量PCR所用引物 | 第104-105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