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 ·引言 | 第9页 |
| ·课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自卸汽车 F 式举升机构理论分析 | 第14-24页 |
| ·自卸汽车 F 式举升机构 | 第14-15页 |
| ·举升机构选型 | 第14-15页 |
| ·F 式举升机构的工作原理 | 第15页 |
| ·自卸汽车及 F 式举升系统主要参数介绍 | 第15-19页 |
| ·自卸汽车的主要性能参数 | 第15-17页 |
| ·最大举升角和举升降落时间 | 第17页 |
| ·举升油缸相关参数 | 第17-19页 |
| ·F 式举升机构理论模型 | 第19-24页 |
| ·F 式举升机构的运动学模型 | 第19-21页 |
| ·F 式举升机构的动力学模型 | 第21-24页 |
| 第三章 自卸汽车 F 式举升机构动力学建模及仿真分析 | 第24-45页 |
| ·举升机构三维模型 | 第24-30页 |
| ·SolidWorks 软件介绍 | 第24-25页 |
| ·F 式举升机构的三维建模 | 第25-27页 |
| ·F 式举升机构的虚拟装配 | 第27-28页 |
| ·举升机构的干涉分析 | 第28-30页 |
| ·自卸汽车 F 式举升机构虚拟样机模型 | 第30-34页 |
| ·ADAMS 软件简介 | 第30-31页 |
| ·F 式举升机构虚拟样机模型 | 第31-34页 |
| ·F 式举升机构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34-40页 |
| ·车厢角位移驱动 | 第35页 |
| ·油缸线速度驱动 | 第35-36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36-40页 |
| ·F 式举升机构的优化设计 | 第40-45页 |
| ·设计变量、约束条件和优化目标 | 第40-42页 |
| ·参数化设计 | 第42页 |
| ·优化结果分析 | 第42-45页 |
| 第四章 自卸汽车 F 式举升机构关键部件有限元分析 | 第45-55页 |
| ·有限元法理论 | 第45-46页 |
| ·有限元法概述 | 第45页 |
| ·SolidWorks Simulation 有限元法分析 | 第45-46页 |
| ·举升机构关键部件有限元分析 | 第46-53页 |
| ·拉杆有限元分析 | 第47-49页 |
| ·三角臂有限元分析 | 第49-53页 |
| ·三角臂结构改进 | 第53-55页 |
| 第五章 举升机构举升液压系统的设计与建模分析 | 第55-72页 |
| ·举升机构举升液压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55-60页 |
| ·确定控制方案 | 第55-56页 |
| ·系统基本方案原理图 | 第56-57页 |
| ·液压系统主要元件的确定 | 第57-60页 |
| ·基于 AMESim 的举升液压系统仿真模型 | 第60-63页 |
| ·AMESim 软件简介 | 第60页 |
| ·举升液压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60-63页 |
| ·AMESim 与 ADAMS 联合建模仿真 | 第63-72页 |
| ·联合仿真概述 | 第63-64页 |
| ·输入输出变量和接口模块 | 第64-68页 |
| ·机液联合仿真模型 | 第68-70页 |
| ·联合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70-72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 ·全文总结 | 第72-73页 |
| ·工作展望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