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选题缘起 | 第9页 |
·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0页 |
·国内 | 第9-10页 |
·国外 | 第10页 |
·本论文写作的意义 | 第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思路、重要观点、技术路线及创新程度 | 第11-12页 |
·主要思路 | 第11页 |
·技术路线 | 第11页 |
·本论文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2 精河县土尔扈特部落人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 第12-17页 |
·精河县土尔扈特部落源流 | 第12-14页 |
·精河县土尔扈特民间长调史 | 第13-14页 |
·精河县土尔扈特部落的自然生态环境概况 | 第14-17页 |
·地理位置 | 第14页 |
·人口与民族生产生活方式 | 第14-15页 |
·语言文字与宗教信仰 | 第15-17页 |
3 精河县土尔扈特民间长调的音乐特征 | 第17-45页 |
·调式分析 | 第17-24页 |
·五声调式 | 第17-23页 |
·六声调式 | 第23-24页 |
·曲式结构 | 第24-35页 |
·单乐句结构 | 第24-30页 |
·上下句乐段结构 | 第30-32页 |
·三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结构 | 第32-34页 |
·四个乐句构成的乐段重复结构 | 第34-35页 |
·旋律特点 | 第35-38页 |
·“波浪式”旋律线 | 第36页 |
·“山峰式”旋律线 | 第36-38页 |
·节奏的特点 | 第38页 |
·长调民歌的演唱的基本节奏形态 | 第38-43页 |
·陈述性语言节奏 | 第38页 |
·抒情性长音节奏 | 第38-40页 |
·华彩性节奏 | 第40-43页 |
·长调民歌的基本演唱方法 | 第43-45页 |
4 长调民歌的唱词特征 | 第45-53页 |
·长调的唱词结构 | 第45-49页 |
·段 | 第45-48页 |
·行 | 第48-49页 |
·词 | 第49页 |
·长调的唱词韵律 | 第49-53页 |
·头韵 | 第50-51页 |
·尾韵 | 第51-53页 |
5 长调分类内容及衬词 | 第53-71页 |
·长调 | 第53页 |
·长调的分类 | 第53-67页 |
·献给长辈的歌曲 | 第54-60页 |
·献给平辈的歌曲 | 第60-63页 |
·献给晚辈的歌曲 | 第63-64页 |
·一般歌曲 | 第64-67页 |
·长调唱词中的衬词及衬腔 | 第67-71页 |
·衬词 | 第67页 |
·衬词位置 | 第67-70页 |
·衬腔的作用 | 第70-71页 |
6 精河县长调的演唱形式及传承状况 | 第71-78页 |
·长调的演唱形式 | 第71-72页 |
·家庭式 | 第71页 |
·节庆、欢迎式 | 第71页 |
·娱乐式 | 第71-72页 |
·舞台式 | 第72页 |
·精河县长调的传承状况 | 第72-75页 |
·特.曲尔顿 | 第72-73页 |
·吾.坎扎 | 第73-74页 |
·塔.巴依尔达拉 | 第74-75页 |
·传承方式 | 第75-77页 |
·自然习得传承 | 第76页 |
·授受传承 | 第76页 |
·专业传承 | 第76-77页 |
·传承特点及传承场合 | 第77-78页 |
7 精河县长调的现状及其引发的思考 | 第78-81页 |
·精河县长调的现状 | 第78-79页 |
·精河县蒙古族长调衰退的原因 | 第79页 |
·引发的思考与建议 | 第79-81页 |
结语 | 第81-82页 |
附录 | 第82-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58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158-159页 |
致谢 | 第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