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学生论文

我国社会转型期初中学生冲突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一、绪论第10-18页
 (一) 研究背景与缘起第10页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三) 相关研究综述第11-14页
 (四) 相关概念界定第14-15页
 (五) 研究过程与方法第15-17页
 (六)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第17-18页
二、初中学生冲突的理论分析第18-27页
 (一) 初中学生冲突的发生机制第18-19页
  1. 教育学的视角第18页
  2. 心理学的视角第18页
  3. 文化学视角第18-19页
  4. 社会学视角第19页
  5. 语用学视角第19页
 (二) 初中学生冲突的分类第19-23页
  1. 从冲突的主体来划分第20页
  2. 从冲突发生的场景来划分第20页
  3. 从冲突形成的过程来划分第20-21页
  4. 从冲突的强度差异来划分第21页
  5. 从冲突的表现方式来分第21-22页
  6. 从冲突的性质来划分第22页
  7. 从冲突的原因指向来划分第22-23页
 (三) 初中学生冲突的功能第23-27页
  1. 冲突的显性功能第24页
  2. 冲突的隐性功能第24-27页
三、转型期初中学生冲突的现状及分析第27-39页
 (一) 初中学生冲突的主要表现第27-30页
  1. 学生冲突的不可预知第27页
  2. 学生冲突的性别差异第27-28页
  3. 学生冲突的强度不高第28-29页
  4. 学生冲突的成因复杂第29-30页
 (二) 初中学生冲突的特点第30-33页
  1. 突发性第31页
  2. 差异性第31-32页
  3. 低强度性第32页
  4. 复杂性第32-33页
 (三) 初中学生冲突的原因分析第33-39页
  1. 学生“素质”的偏低第33-35页
  2. 教师“需要”的错位第35-37页
  3. 家庭教育的缺失第37页
  4. 社会“转型”的阵痛第37-39页
四、转化初中学生冲突的策略第39-44页
 (一) 提升学生个人素质,形成良好生生关系第39-40页
  1. 寻回主体意识,包容周围个体第39页
  2. 适应角色转换,扮演合适角色第39-40页
  3. 学会沟通交流,成为“积极”听众第40页
 (二) 夯实教师人格魅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第40-42页
  1. 有教无类,让学生感受“温暖”第41页
  2. “代言”学生,使学生发挥主动性第41页
  3. 直面冲突,帮学生转化危机第41-42页
 (三) 转变家庭成员理念,促使家校深度合作第42-43页
  1. 改变家庭教养方式,创造健康成长环境第42页
  2. 提升家庭文化资本,营造良好育人氛围第42-43页
 (四) 优化社会育人环境,创生和谐“微型社会”第43-44页
  1. 引导良性竞争,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第43页
  2. 加强网络立法,享用健康网络资源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附录第47-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教社2013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研究
下一篇:我国高考增设体育科目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