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图目录 | 第11-12页 |
表目录 | 第12-13页 |
绪论 | 第13-2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三、 简要评述 | 第20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第四节 研究的重难点及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第22-24页 |
一、 重难点分析 | 第22页 |
二、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第22-24页 |
第一章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简述及相关理论 | 第24-31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4-25页 |
一、 社会组织的内涵 | 第24-25页 |
二、 公共服务的内涵 | 第25页 |
第二节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理论依据 | 第25-28页 |
一、 市场失灵理论 | 第26页 |
二、 政府失灵理论 | 第26-27页 |
三、 合约失灵理论 | 第27页 |
四、 志愿失灵理论 | 第27-28页 |
五、 公共治理理论 | 第28页 |
第三节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概述 | 第28-31页 |
一、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新机遇 | 第28-29页 |
二、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优势 | 第29-31页 |
第二章 江苏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现状 | 第31-43页 |
第一节 江苏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现实背景 | 第31-35页 |
一、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第31页 |
二、 公共服务压力增大 | 第31-33页 |
三、 社会组织蓬勃发展 | 第33-35页 |
第二节 江苏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典型案例研究 | 第35-43页 |
一、 “鼓楼模式”—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 | 第35-39页 |
二、 “苏州经验”—公益创投牵引优质服务 | 第39-43页 |
第三章 江苏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困境分析 | 第43-50页 |
第一节 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活力不足 | 第43-46页 |
一、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资格受限 | 第43-44页 |
二、 人均拥有量不足,公益性社会组织偏少 | 第44-45页 |
三、 普遍缺乏专业化、职业化人才 | 第45-46页 |
第二节 政府的引导支持力度不足 | 第46-50页 |
一、 政府职能转移无序 | 第46-47页 |
二、 政府引导扶持不足 | 第47-50页 |
第四章 促进江苏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对策探析 | 第50-60页 |
第一节 政府层面:有序转变职能,有力引导支持 | 第50-54页 |
一、 明确职能转变中的角色定位 | 第50-51页 |
二、 改革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 | 第51-52页 |
三、 加大财政的持续支持 | 第52-53页 |
四、 完善政策的配套供给 | 第53-54页 |
第二节 社会组织层面: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 第54-57页 |
一、 拓宽公共服务领域,加强项目品牌建设 | 第54-55页 |
二、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团队整体素质 | 第55-56页 |
三、 规范组织内部治理,增强其社会公信力 | 第56-57页 |
第三节 社会层面:营造公众和企业参与氛围 | 第57-60页 |
一、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 第57-58页 |
二、 丰富社会参与方式 | 第58-59页 |
三、 激励社会持续参与 | 第59-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