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微卫星富集文库构建与引物筛选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论文缩略词表 | 第6-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藏羚羊概述 | 第9-12页 |
·藏羚羊相关研究 | 第9页 |
·藏羚羊地理分布和种群数量 | 第9-10页 |
·藏羚羊的生活习性和迁移模式 | 第10-11页 |
·藏羚羊的经济价值 | 第11页 |
·藏羚羊的保护现状 | 第11-12页 |
·微卫星标记技术及其应用 | 第12-19页 |
·微卫星标记的发现及概念 | 第12页 |
·微卫星的类型及分布 | 第12-13页 |
·微卫星突变的形成机制 | 第13-14页 |
·微卫星分离策略 | 第14-15页 |
·微卫星的生物学功能 | 第15-17页 |
·其他分子标记技术 | 第17-19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藏羚羊微卫星富集文库构建与引物筛选 | 第21-32页 |
·材料 | 第21-23页 |
·样品信息 | 第21页 |
·主要试剂和缓冲液的配制 | 第21-23页 |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23页 |
·方法 | 第23-32页 |
·Genome DNA 提取 | 第23-24页 |
·Genome DNA 检测 | 第24页 |
·基因组 DNA 的酶切与接头连接 | 第24-26页 |
·生物素探针杂交 | 第26-27页 |
·磁珠富集微卫星序列 | 第27-28页 |
·含 SSR 的单链 DNA 恢复成双链 | 第28页 |
·载体连接和克隆转化 | 第28-29页 |
·克隆转化 | 第29页 |
·阳性克隆的 PCR 法筛选 | 第29-30页 |
·序列整理和引物设计 | 第30页 |
·多态性分析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32-43页 |
·微卫星富集文库 | 第32-35页 |
·基因组提取结果 | 第32页 |
·DNA 的酶切 | 第32-33页 |
·DNA 片断与接头的连接 | 第33-34页 |
·磁珠富集 | 第34-35页 |
·微卫星文库 | 第35页 |
·阳性克隆的筛选、测序与引物设计 | 第35-43页 |
·阳性克隆的筛选 | 第35-36页 |
·阳性克隆测序 | 第36-39页 |
·引物设计 | 第39页 |
·引物效率的检测 | 第39-43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3-51页 |
·关于实验方案 | 第43-45页 |
·非损伤性 DNA 的提取 | 第43页 |
·获得微卫星的途径 | 第43页 |
·磁珠富集法优化 | 第43-45页 |
·探针的选择 | 第45页 |
·PCR 次数的优化 | 第45页 |
·实验条件分析 | 第45-47页 |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 第45页 |
·PCR 反应条件 | 第45-47页 |
·电泳 | 第47页 |
·实验结果的分析 | 第47-50页 |
·部分基因组文库构建 | 第47-48页 |
·对文库质量的分析 | 第48-5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个人简历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