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遗传学论文

近十年藏羚羊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变化趋势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藏羚羊概述第8-11页
     ·生物学特征第8-9页
     ·分布及种群数量变化第9-10页
     ·迁徙及产仔地第10页
     ·藏羚羊保护现状第10-11页
     ·藏羚羊的研究现状第11页
   ·微卫星第11-14页
     ·微卫星的概念及其标记的特点第11-13页
     ·获得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的途径第13页
     ·微卫星在动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第13-14页
   ·遗传多样性第14-15页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第14页
     ·遗传多样性研究意义第14-15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5-16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6-28页
   ·试验材料第16-20页
     ·试验群体第16页
     ·主要设备仪器第16页
     ·主要试剂及配置第16-18页
     ·微卫星座位及其引物序列第18-20页
   ·试验方法第20-24页
     ·基因组 DNA 提取第20-21页
     ·藏羚羊微卫星引物多态性检测第21-22页
     ·藏羚羊群体 DNA 的 PCR 扩增第22页
     ·毛细管电泳检测第22-24页
   ·毛细管电泳数据读取第24-25页
   ·遗传多样性参数统计分析第25-28页
     ·群体内遗传变异参数第25-27页
     ·群体间遗传关系参数第27-28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8-39页
   ·基因组 DNA 提取结果第28页
   ·藏羚羊微卫星引物的多态性检测第28-29页
   ·藏羚羊群体 PCR 扩增产物电泳结果第29-30页
   ·2002 年藏羚羊样品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第30-34页
     ·等位基因组成及频率第30-31页
     ·Hardy-Weinberg 平衡和连锁不平衡第31页
     ·多态信息含量第31页
     ·群体杂合度第31-32页
     ·Shannon 信息指数第32-34页
   ·2013 年藏羚羊样品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第34-37页
     ·群体内的遗传参数分析第34-37页
     ·群体遗传关系第37页
   ·藏羚羊遗传多样性变化趋势分析第37-39页
第四章 讨论第39-43页
   ·关于试验群体的选择第39页
   ·藏羚羊遗传多样性分析第39-41页
   ·藏羚羊遗传多样性变化趋势第41-42页
   ·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对于保护遗传的意义第42-43页
第五章 结论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51页
附录第51-59页
 附录1 16 个微卫星位点对 2002 年的 83 个青海可可西里藏羚羊个体的微卫星扩增数据第51-54页
 附录2 15 个微卫星位点对 2013 年的 96 个分别来自青海可可西里和西藏阿里地区藏羚羊个体的微卫星扩增数据第54-59页
致谢第59-60页
个人简历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矮嵩草草甸主要植物种氮素吸收利用对水肥添加的响应
下一篇:藏羚羊微卫星富集文库构建与引物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