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引言 | 第13-14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25页 |
| ·合浦珠母贝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合浦珠母贝生物学特性 | 第14页 |
| ·合浦珠母贝养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合浦珠母贝的人工育苗 | 第15页 |
| ·水产动物育种技术 | 第15-19页 |
| ·合浦珠母贝遗传育种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杂交育种 | 第16-17页 |
| ·选择育种 | 第17-18页 |
| ·多倍体育种 | 第18-19页 |
|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 第19页 |
| ·水产动物数量遗传研究 | 第19-22页 |
| ·遗传力和遗传效应估计 | 第19-20页 |
| ·生长规律以及生长拟合曲线的研究 | 第20-21页 |
| ·基因与环境互作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 ·贝类珍珠质颜色的研究 | 第22-24页 |
| ·小片贝贝壳珍珠质颜色与珍珠颜色的关系 | 第22-23页 |
| ·成像色度分析系统在珍珠贝上的应用 | 第23-24页 |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合浦珠母贝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研究 | 第25-3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 ·性状测量 | 第26-27页 |
| ·数据分析 | 第27页 |
| ·结果 | 第27-32页 |
| ·3 个海区的生长比较 | 第27-30页 |
| ·生长性状的基因型×环境互作分析 | 第30-31页 |
| ·不同生长阶段的基因型×环境互作分析 | 第31-32页 |
| ·讨论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在不同环境下合浦珠母贝不同家系的生长模型研究 | 第34-5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 ·数据测量 | 第34页 |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4-35页 |
| ·结果 | 第35-48页 |
| ·壳长增长规律 | 第35-39页 |
| ·壳高增长规律 | 第39-42页 |
| ·壳宽增长规律 | 第42-45页 |
| ·体重增长规律 | 第45-48页 |
| ·讨论 | 第48-50页 |
| 第四章 合浦珠母贝全同胞家系贝壳珍珠质颜色分析 | 第50-5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 ·合浦珠母贝全同胞家系的选择 | 第51页 |
| ·样品处理和颜色数据的采集 | 第51页 |
| ·颜色数据的处理 | 第51-52页 |
| ·结果 | 第52-56页 |
| ·色品比较 | 第52页 |
| ·色差比较 | 第52-53页 |
| ·色度图比较 | 第53-56页 |
| ·讨论 | 第56-58页 |
| 第五章 合浦珠母贝完全双列杂交子代贝壳珍珠质颜色的比较和遗传评价 | 第58-6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8-59页 |
| ·亲本来源 | 第58页 |
| ·双列杂交的构建 | 第58页 |
| ·样品处理和颜色数据的采集 | 第58页 |
| ·颜色数据的处理 | 第58-59页 |
| ·结果 | 第59-63页 |
| ·色品比较 | 第59-60页 |
| ·色差比较 | 第60-61页 |
| ·方差分析 | 第61页 |
| ·完全双列杂交群体遗传配合力分析 | 第61-63页 |
| ·讨论 | 第63-65页 |
| 结论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7页 |
| 附录 | 第77-7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页 |
| 参加的学术会议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