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认同视角下的浙西莪山畲族自治乡音乐传承调查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5页 |
一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7页 |
1、 选题依据 | 第7页 |
2、 研究意义 | 第7页 |
二 本课题相关概念梳理与界定 | 第7-9页 |
1、 认同理论当代运用概述 | 第7-8页 |
2、 身份认同理论梳理与界定 | 第8-9页 |
三 前人研究概况 | 第9-12页 |
1、 身份认同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2、 畲族与畲族音乐文化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3、 莪山畲族研究概况 | 第12页 |
四 田野社区概貌及历史沿革 | 第12-15页 |
1、 桐庐 | 第12页 |
2、 莪山乡 | 第12-13页 |
3、 田野涉及村落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族群身份认同与畲族音乐传承 | 第15-35页 |
第一节 畲族起源与历史叙事歌 | 第15-19页 |
一、 起源传说与图腾崇拜 | 第15-16页 |
二、 莪山盘瓠信仰变迁与族群身份认同 | 第16-17页 |
三、 莪山历史叙事歌现状 | 第17-19页 |
第二节 丧仪中的族群身份认同与畲族音乐传承 | 第19-26页 |
一、 莪山畲族做功德个案 | 第19-23页 |
二、 莪山畲族丧礼变迁与当下概况 | 第23-25页 |
三、 莪山畲族丧仪用乐行为分析 | 第25-26页 |
第三节 婚礼与对歌习俗变迁 | 第26-35页 |
一、 畲族传统婚礼对歌习俗 | 第26-27页 |
二、 婚礼与歌俗变迁 | 第27-28页 |
三、 莪山现存婚礼歌曲的族性认同表现 | 第28-35页 |
1、 莪山现存婚礼歌曲 | 第28-32页 |
2、 婚仪歌曲主题的一致性 | 第32-33页 |
3、 莪山婚仪歌曲音乐形式中的族性表现 | 第33-35页 |
第二章 地域身份认同与畲族音乐传承 | 第35-50页 |
第一节 畲族迁徙史 | 第35-37页 |
一、 畲族迁徙史梳理 | 第35-36页 |
二、 迁入莪山的畲民祖籍情况 | 第36页 |
三、 莪山几个村落家族分布情况 | 第36-37页 |
第二节 莪山地域认同表现与畲族音乐传承 | 第37-43页 |
一、 语言 | 第37页 |
二、 信仰 | 第37-40页 |
三、 村落与人情 | 第40-43页 |
第三节 地域对于畲族音乐传承的影响 | 第43-50页 |
一、 音乐的发生 | 第43-44页 |
1、 音乐发生时机 | 第43-44页 |
2、 音乐发生地点 | 第44页 |
3、 音乐传播影响 | 第44页 |
二、 地域与畲歌音乐形式 | 第44-50页 |
1、 莪山畲歌之浙江地域音调表现 | 第44-48页 |
2、 移民影响与地域交往 | 第48-50页 |
第三章 国家身份认同与畲族音乐传承 | 第50-61页 |
第一节 国家身份认同与“三月三”民俗活动 | 第50-57页 |
一、 莪山“三月三”个案 | 第50-53页 |
1、 莪山“三月三”文化节源起 | 第50-51页 |
2、 开幕式文艺演出 | 第51-52页 |
3、 第三届畲歌大赛 | 第52-53页 |
二、 “三月三”文化节参与因素分析 | 第53-55页 |
1、 政府引导 | 第53-54页 |
2、 经济搭台 | 第54-55页 |
3、 畲族文化因子 | 第55页 |
三、 “三月三”音乐行为对畲民身份认同的构建 | 第55-57页 |
1、 畲歌舞台化行为 | 第55-56页 |
2、 评价行为 | 第56页 |
3、 身份认同因素与音乐行为 | 第56-57页 |
第二节 国家身份认同与非遗运动 | 第57-59页 |
一、 非遗下的莪山畲歌现状 | 第57-58页 |
二、 非遗对畲歌传承之影响 | 第58-59页 |
第三节 国家身份认同与音乐教育行为 | 第59-61页 |
一、 莪山学校变迁 | 第59页 |
二、 畲歌学校传承 | 第59-60页 |
三、 畲民学习畲歌的困境 | 第60-61页 |
结语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 | 第68-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