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1-14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述评 | 第12-14页 | 
| ·论文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4-17页 | 
|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4页 | 
| ·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 ·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5页 | 
|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5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高校二级学院绩效评价概述 | 第17-26页 | 
| ·高校二级学院界定 | 第17-18页 | 
| ·二级学院的产生与发展 | 第17页 | 
| ·二级学院的内涵 | 第17页 | 
| ·二级学院的特点 | 第17-18页 | 
| ·高校二级学院办学绩效综合评价内涵 | 第18页 | 
| ·高校二级学院办学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 ·目标管理理论 | 第18-19页 | 
| ·绩效管理理论 | 第19页 | 
| ·成本收益理论 | 第19-20页 |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0-21页 | 
| ·高校二级学院办学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 第21页 | 
| ·高校二级学院办学绩效评价的历史与现状 | 第21-26页 | 
| ·我国高校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 | 第21-23页 | 
| ·我国高校二级学院绩效评价的实践现状 | 第23-26页 | 
| 第三章 我国高校二级学院办学绩效评价的评析 | 第26-47页 | 
| ·几所高校实施二级学院办学绩效综合评价方案的比较 | 第26-41页 | 
| ·中南大学(研究型大学) | 第26-28页 | 
| ·福州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 | 第28-31页 | 
| ·长江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 | 第31-33页 | 
| ·湖南农业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 | 第33-38页 | 
| ·福建中医学院(教学研究型大学) | 第38-40页 | 
| ·泉州师范学院(教学型学院) | 第40-41页 | 
| ·高校二级学院办学绩效评价的特点分析 | 第41-47页 | 
| ·各高校二级学院办学绩效评价相同点分析 | 第41-43页 | 
| ·各高校二级学院办学绩效评价不同点分析 | 第43页 | 
| ·高校二级学院办学绩效评价的问题 | 第43-47页 | 
| 第四章 高校二级学院办学绩效综合评价的实践研究 | 第47-62页 | 
|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47-48页 | 
| ·调查目的 | 第47-48页 | 
| ·调查研究方法 | 第48页 | 
| ·调查结果分析 | 第48-60页 | 
| ·二级学院分类必要性、合理性分析 | 第48-49页 | 
| ·二级学院办学绩效评价的内容 | 第49-50页 | 
| ·二级学院办学绩效评价周期 | 第50页 | 
| ·二级学院评价指标体系 | 第50-57页 | 
| ·二级学院办学绩效评价方法 | 第57页 | 
| ·二级学院绩效考核方式 | 第57页 | 
| ·二级学院评价主体的构成 | 第57-58页 | 
| ·二级学院办学绩效评价程序 | 第58-59页 | 
| ·二级学院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60-62页 | 
| 第五章 完善我国高校二级学院办学绩效综合评价的对策 | 第62-66页 | 
| ·树立正确的绩效评价观念 | 第62页 | 
| ·评价主体多元化 | 第62页 | 
| ·完善办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62-64页 | 
| ·完善评价组织程序 | 第64页 | 
| ·建立评价结果激励机制 | 第64-66页 |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6-68页 | 
| ·全文总结 | 第66页 | 
| ·本论文取得的实质性研究成果 | 第66页 | 
| ·研究局限 | 第66页 | 
| ·研究展望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附录 | 第72-77页 | 
| 个人简历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