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 ·赖氨酸研究概述 | 第9-10页 |
| ·赖氨酸的性质 | 第9页 |
| ·赖氨酸的用途 | 第9页 |
| ·赖氨酸生产方法及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赖氨酸市场前景 | 第10页 |
| ·赖氨酸合成途径及调控机制 | 第10-14页 |
| ·赖氨酸生物合成途径 | 第10-12页 |
| ·赖氨酸合成调控机制 | 第12-13页 |
| ·赖氨酸合成补偿机制 | 第13-14页 |
| ·赖氨酸发酵工艺 | 第14-16页 |
| ·赖氨酸发酵过程参数 | 第14页 |
| ·补料发酵 | 第14-15页 |
| ·赖氨酸补料发酵优越性 | 第15-16页 |
| ·反馈控制补料发酵 | 第16页 |
| ·论文立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 第二章赖氨酸发酵中碳源和氨消耗关系的研究 | 第19-30页 |
| ·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 ·菌种 | 第19页 |
| ·试剂 | 第19页 |
| ·培养基 | 第19-20页 |
| ·设备 | 第20页 |
| ·方法 | 第20-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 ·菌种复壮 | 第20页 |
| ·种子培养 | 第20页 |
| ·分批发酵 | 第20-21页 |
| ·分批补料发酵 | 第21页 |
| ·分析方法 | 第21-2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3-29页 |
| ·菌种复壮 | 第23-24页 |
| ·分批发酵产酸期葡萄糖和氨的消耗关系 | 第24-25页 |
| ·分批发酵不同初始葡萄糖浓度条件下的糖氨消耗关系 | 第25-26页 |
| ·分批补料发酵中葡萄糖和氨的消耗关系 | 第26-27页 |
| ·分批补料发酵液不同葡萄糖浓度条件下的糖氨消耗关系 | 第27-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赖氨酸发酵中碳源和氮源消耗关系研究 | 第30-35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0页 |
| ·菌种和培养基 | 第30页 |
| ·实验条件 | 第30页 |
| ·分析方法 | 第30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0-34页 |
| ·分批发酵中碳源和氮源的消耗关系 | 第30-32页 |
| ·不同初始硫酸铵浓度条件下的基质消耗关系 | 第32-33页 |
| ·发酵液不同铵离子浓度下的基质消耗关系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四章基于pH 反馈控制赖氨酸补料发酵方式同其他补料方式的比较 | 第35-40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5页 |
| ·菌种和培养基 | 第35页 |
| ·实验条件 | 第35页 |
| ·分析方法 | 第3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5-39页 |
| ·间歇补料方式 | 第35-36页 |
| ·恒基质浓度补料方式 | 第36-37页 |
| ·pH 反馈控制补料方式 | 第37-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 第40-42页 |
| ·结论 | 第40页 |
| ·工艺路线 | 第40-41页 |
| ·展望与建议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