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教学法与教学组织论文

小学研究课的发展、模式与比较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部分 引言第9-13页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第9-10页
  (一) 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 研究意义第10页
 二、文献综述第10-12页
  (一) 研究现状第10-11页
  (二) 问题提出第11-12页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第12-13页
  (一) 研究方法第12页
  (二) 研究思路第12-13页
第二部分 小学研究课概述第13-31页
 一、研究课的概念界定第13-14页
 二、研究课的历史发展第14-19页
  (一) 建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第16-17页
  (二)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第17页
  (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第17页
  (四)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第17-18页
  (五)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今第18-19页
 三、研究课的类型第19-22页
  (一) 公开课第19-20页
  (二) 观摩课第20页
  (三) 示范课第20页
  (四) 听课第20页
  (五) 集体备课第20-21页
  (六) 专题讨论第21-22页
 四、研究课的运作及实施过程第22-29页
 五、研究课的价值第29-31页
  (一) 研究课对教师发展的价值第29-30页
  (二) 研究课对教学发展的价值第30-31页
第三部分 国外小学研究课第31-50页
 一、日本课例研究第31-39页
  (一) 课例研究的概念内涵及实施概况第31-33页
  (二) 课例研究的特点第33-34页
  (三) 课例研究的实施步骤第34-35页
  (四) 课例研究的支持策略第35-37页
  (五) 课例研究的本土化第37-38页
  (六) 课例研究的价值第38页
  (七) 课例研究的实践模式第38-39页
 二、美国教师同伴互助第39-50页
  (一) 教师同伴互助的历史发展第39-40页
  (二) 教师同伴互助的概念与内涵特征及其表现形式第40-44页
  (三) 教师同伴互助的实施步骤第44-46页
  (四) 教师同伴互助的实施模式第46-47页
  (五) 教师同伴互助的实施支持条件第47-48页
  (六) 教师同伴互助的价值第48-49页
  (七) 教师同伴互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49-50页
第四部分 中、日、美小学研究课的比较第50-54页
 一、我国研究课与日本课例研究之比较第50-52页
  (一) 目标的制定第50页
  (二) 参与主体第50页
  (三) 时间和制度第50-51页
  (四) 交流与支持第51页
  (五) 后续研究第51页
  (六) 参与原则第51页
  (七) 不同小组第51页
  (八) 学校领导第51-52页
 二、我国研究课与美国研究课之比较第52-54页
  (一) 目标的制定第52页
  (二) 参与主体第52页
  (三) 时间和制度第52-53页
  (四) 学校支持第53页
  (五) 后续研究第53页
  (六) 研究结果的应用第53-54页
第五部分 结论与反思第54-57页
 一、研究结论第54-55页
  (一) 我国研究课具有自己的传统和特点第54页
  (三) 美、日研究课有许多可借鉴之处第54-55页
 二、反思与启示第55-57页
  (一) 联系实际,构建弹性多样化研究课实施制度和运作机制第55页
  (二) 尊重教师,促使教师自主参与第55页
  (三) 深入课堂,获取真实教学问题第一手资料第55页
  (四) 转变职能,为研究课活动实施提供一切所需支持第55-56页
  (五) 凝心聚力,构建良好沟通反馈机制第56-57页
结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4页
后记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中的视觉—空间表征及教学对策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联系生活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