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一)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背景 | 第10页 |
| (二) 信息技术学科背景 | 第10-12页 |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一)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5页 |
| (一)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二)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四、研究综述 | 第15-23页 |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 (三) 研究小结 | 第22-23页 |
| 五、研究框架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4-30页 |
| 一、反思性教学的相关概念 | 第24-26页 |
| (一) 反思 | 第24页 |
| (二) 反思性教学 | 第24-25页 |
| (三) 信息技术反思性教学 | 第25-26页 |
| 二、反思性教学的特征和意义 | 第26-28页 |
| (一) 反思性教学的特征 | 第26-27页 |
| (二) 反思性教学的意义 | 第27-28页 |
| 三、反思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28-30页 |
| (一) 行动理论 | 第28页 |
| (二) 元认知理论 | 第28-29页 |
| (三)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9页 |
| (四)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高中信息技术反思性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30-39页 |
| 一、调查目的、方法与实施 | 第30-31页 |
| (一) 调查目的 | 第30页 |
| (二) 调查方法 | 第30页 |
| (三) 调查实施 | 第30-31页 |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第31-37页 |
| (一) 问卷调查分析 | 第31-36页 |
| (二) 访谈内容分析 | 第36-37页 |
| 三、调查结论 | 第37-39页 |
| (一) 教师的基本情况 | 第37-38页 |
| (二) 反思性教学的理解 | 第38页 |
| (三) 反思性教学的必要性、动力和阻碍因素 | 第38页 |
| (四) 反思时间、内容和方式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高中信息技术反思性教学模式的初步构建 | 第39-45页 |
| 一、设计原则 | 第39-40页 |
| (一) 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导向原则 | 第39页 |
| (二) 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原则 | 第39-40页 |
| (三) 可行性原则 | 第40页 |
| (四) 继承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原则 | 第40页 |
| 二、设计依据 | 第40-41页 |
| (一) 基于理论的依据 | 第40-41页 |
| (二) 基于调查的依据 | 第41页 |
| 三、设计要素 | 第41-43页 |
| (一) 反思动力 | 第41页 |
| (二) 反思行为 | 第41-42页 |
| (三) 反思方式 | 第42页 |
| (四) 反思内容 | 第42页 |
| (五) 识别问题 | 第42页 |
| (六) 确定策略和方案 | 第42页 |
| (七) 反思行动 | 第42页 |
| (八) 反思结果 | 第42-43页 |
| 四、教学模式图示及阐释 | 第43-45页 |
| 第五章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反思性教学实践与评价 | 第45-80页 |
| 一、第一轮教学实践 | 第45-53页 |
| (一) 课前反思 | 第45-46页 |
| (二) 教学实践过程 | 第46-48页 |
| (三) 课后反思 | 第48-52页 |
| (四) 问题的识别及改进策略 | 第52-53页 |
| (五) 第一轮教学实践小结 | 第53页 |
| 二、第二轮教学实践 | 第53-69页 |
| (一) 课前反思 | 第53-55页 |
| (二) 教学实践过程 | 第55-59页 |
| (三) 课后反思 | 第59-64页 |
| (四) 教学效果评价 | 第64-68页 |
| (五) 问题的识别和改进策略 | 第68页 |
| (六) 第二轮教学实践小结 | 第68-69页 |
| 三、第三轮教学实践 | 第69-78页 |
| (一) 课前反思 | 第69页 |
| (二) 教学实践过程 | 第69-70页 |
| (三) 教学效果评价 | 第70-78页 |
| (四) 第三轮教学实践小结 | 第78页 |
| 四、反思性教学实践总结 | 第78-80页 |
| 第六章 高中信息技术反思性教学模式的修订与教学改进策略 | 第80-84页 |
| 一、反思性教学模式的修订 | 第80-81页 |
| 二、反思性教学的有效策略 | 第81-84页 |
| (一) 教学内容反思策略 | 第81-82页 |
| (二) 教学目标反思策略 | 第82页 |
| (三) 学生特征反思策略 | 第82页 |
| (四) 教学策略反思策略 | 第82页 |
| (五) 教学资源反思策略 | 第82-83页 |
| (六) 学生行为反思策略 | 第83-84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 一、研究结论 | 第84-85页 |
| 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85页 |
| 三、前景展望 | 第85-86页 |
| 注释 | 第86-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 附录一 关于信息技术教师的反思性教学现状问卷调查 | 第93-95页 |
| 附录二 第二轮反思性教学实践活动的调查问卷 | 第95-97页 |
| 附录三 第三轮反思性教学实践活动的调查问卷 | 第97-99页 |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99-100页 |
| 致谢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