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人际关系相关概念及历史回顾 | 第9-13页 |
一、人际关系相关概念 | 第9-10页 |
(一) 人际关系的涵义 | 第9页 |
(二) 人际关系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二、人际关系研究的历史回顾和分析 | 第10-13页 |
(一) 西方人际关系思想 | 第10-11页 |
(二) 中国传统人际关系思想 | 第11页 |
(三) 马克思主义人际关系思想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意义 | 第13-18页 |
一、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13-15页 |
(一) 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二) 大学生人际关系失谐的成因分析 | 第14-15页 |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意义及客观必要性 | 第15-18页 |
(一) 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二)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需要弘扬儒学 | 第16-18页 |
第三章 儒学蕴含的人际关系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18-25页 |
一、儒学"仁"的思想 | 第18-19页 |
(一) "仁者爱人" | 第18页 |
(二) "克己复礼为仁" | 第18-19页 |
(三) "力行近乎仁" | 第19页 |
二、儒学"和"的思想 | 第19-20页 |
(一) "礼之用,和为贵" | 第19页 |
(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第19-20页 |
(三)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第20页 |
三、儒学"恕"的思想 | 第20-21页 |
(一)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第20-21页 |
(二) "以仁为体,以恕为用" | 第21页 |
(三) "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 | 第21页 |
四、儒学"信"的思想 | 第21-23页 |
(一) "言忠信,行笃敬" | 第21-22页 |
(二) "人无信不立" | 第22页 |
(三) "信近于义,言可覆" | 第22-23页 |
五、儒学"礼"的思想 | 第23-25页 |
(一) "不学礼,无以立" | 第23页 |
(二)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 第23页 |
(三)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 第23-25页 |
第四章 儒家人际关系学说对改进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启示 | 第25-40页 |
一、儒学在当代继承的现实可能性 | 第25-26页 |
(一) 儒学得以传承的根本原因 | 第25-26页 |
(二) 儒学有助于改进大学生人际关系 | 第26页 |
二、儒学对改进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启示 | 第26-40页 |
(一) "仁"的思想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改进 | 第26-29页 |
(二) "和"的思想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改进 | 第29-32页 |
(三) "恕"的思想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改进 | 第32-35页 |
(四) "信"的思想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改进 | 第35-37页 |
(五) "礼"的思想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改进 | 第37-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