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能金属射流形成及侵彻过程中的动态变形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24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3页 |
·射流的研究概述 | 第11-12页 |
·射流侵彻对靶板影响的研究概述 | 第12-23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2 回收实验设计 | 第24-31页 |
·实验材料 | 第24-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杵体回收实验 | 第26页 |
·射流回收实验 | 第26-27页 |
·实验结果 | 第27-31页 |
·硬度测量 | 第27-28页 |
·显微组织观察 | 第28-31页 |
3 射流形成及侵彻的理论与计算 | 第31-44页 |
·射流的形成理论 | 第31-35页 |
·定常理想不可压缩流体力学理论 | 第31-33页 |
·准定常理想不可压缩流体力学理论 | 第33-35页 |
·射流形成的临界条件 | 第35页 |
·射流的侵彻理论 | 第35-39页 |
·定常理想不可压缩流体力学破甲理论 | 第36-37页 |
·准定常理想不可压缩流体力学破甲理论 | 第37-39页 |
·射流特征参数计算 | 第39-43页 |
·射流计算模型 | 第39-41页 |
·计算结果 | 第41-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4 铜射流形成前的超塑性分析 | 第44-53页 |
·射流温度的计算和分析 | 第45-48页 |
·冲击波引起的温升 | 第45-47页 |
·塑性应变引起的温升 | 第47-48页 |
·杵体的微观组织分析 | 第48-50页 |
·铜射流的动态再结晶分析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3页 |
5 钢靶侵彻后的硬度变化研究 | 第53-70页 |
·应力波压力及应变的数值模拟计算 | 第53-61页 |
·数值模拟的模型建立 | 第54-57页 |
·数值模拟结果的讨论 | 第57-61页 |
·传入靶板的应力波压力的理论计算 | 第61-64页 |
·应力波初始压力的计算 | 第61-62页 |
·应力波衰减的分析和计算 | 第62-64页 |
·流动应力的计算 | 第64-68页 |
·计算与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68页 |
·小结 | 第68-70页 |
6 钢靶侵彻后的微观组织研究 | 第70-84页 |
·侵彻时钢靶的变形分析 | 第70-72页 |
·钢靶的微观变形特征及分析 | 第72-80页 |
·钢靶的微观形态 | 第72-75页 |
·钢靶的变形及温度分析 | 第75-80页 |
·钢靶微观硬度的测量和分析 | 第80-81页 |
·钢靶的微观组织演化分析 | 第81-82页 |
·小结 | 第82-84页 |
7 钢靶的动态再结晶分析 | 第84-93页 |
·绝热剪切带的形成机理 | 第84-88页 |
·晶粒转动模型 | 第88-92页 |
·小结 | 第92-93页 |
8 侵彻孔壁处铜射流的微观组织分析 | 第93-106页 |
·侵彻时铜射流附着模型 | 第94-95页 |
·侵彻的数值模拟 | 第95-101页 |
·侵彻模型的建立 | 第95-97页 |
·侵彻模拟结果分析 | 第97-101页 |
·侵彻孔壁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 第101-102页 |
·铜射流的晶粒度变化 | 第102-103页 |
·侵彻孔壁的微观组织分析 | 第103-105页 |
·小结 | 第105-106页 |
9 结论 | 第106-108页 |
创新点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20页 |
博士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