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IPO 抑价与股权结构 | 第13页 |
·股权结构与后市流动性 | 第13-14页 |
·IPO 抑价与信息不对称 | 第14-15页 |
·IPO 抑价与后市流动性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架构安排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和架构安排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IPO 抑价现象及原因分析 | 第20-27页 |
·国内外 IPO 抑价现象比较 | 第20-23页 |
·国外 IPO 抑价现象分析 | 第20-21页 |
·我国证券市场 IPO 抑价现状分析 | 第21-23页 |
·IPO 抑价理论解释 | 第23-26页 |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 IPO 抑价影响因素解释 | 第23-24页 |
·基于信息对称的 IPO 抑价影响因素解释 | 第24-25页 |
·基于制度的 IPO 抑价影响因素解释 | 第25-26页 |
·基于行为金融的 IPO 抑价影响因素解释 | 第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IPO 抑价与后市流动性关系的机理分析 | 第27-39页 |
·“流动性促进假设”的机理分析 | 第27-33页 |
·所有权分散与 IPO 抑价 | 第27-31页 |
·IPO 抑价的后市流动性需求分析 | 第31-33页 |
·信息不完全揭示条件下“非流动性补偿假设”的机理分析 | 第33-38页 |
·新股价值发现过程 | 第34-35页 |
·新股上市初期限价订单买、卖报价及流动性风险分析 | 第35-37页 |
·IPO 抑价的形成及其与新股上市初期流动性风险的关系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基于“流动性促进假说”的 IPO 抑价与后市流动性关系的实证检验 | 第39-59页 |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39页 |
·变量选择与说明 | 第39-45页 |
·主要变量的选取 | 第39-43页 |
·控制变量的选取 | 第43-45页 |
·描述性统计 | 第45-47页 |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45-46页 |
·分年度的描述性统计 | 第46-47页 |
·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47-57页 |
·IPO 后流动性走势初步判断 | 第47-48页 |
·Jonckheere-Terpstra 检验 | 第48-50页 |
·IPO 抑价对股权结构的影响 | 第50-51页 |
·股权结构对 IPO 后市流动性的影响 | 第51-56页 |
·IPO 抑价对后市流动性的影响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基于“非流动性补偿假设”的 IPO 抑价与后市流动性关系的实证检验 | 第59-66页 |
·样本选取与变量定义 | 第59-61页 |
·主要变量的选取 | 第59-60页 |
·IPO 抑价率的影响因素 | 第60-61页 |
·描述性统计 | 第61页 |
·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61-65页 |
·IPO 后信息不对称对 IPO 抑价的影响 | 第62-63页 |
·IPO 后信息不对称对后市流动性的影响 | 第63页 |
·后市非流动性预期和流动性风险对 IPO 抑价的解释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6-70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6页 |
·相关政策建议 | 第66-68页 |
·研究局限及未来展望 | 第68-70页 |
·本文研究局限 | 第68-69页 |
·研究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