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加工中心进给系统温度场与热变形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符号表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3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4页 |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5-19页 |
·导轨的温度场与热变形研究现状 | 第16页 |
·滚珠丝杠的温度场与热变形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3页 |
·龙门加工中心简介 | 第19-20页 |
·课题的研究路线 | 第20-21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热分析基础理论和有限元建模方法 | 第23-33页 |
·热传递的基本方式及定律 | 第23-25页 |
·热传导基本概念及傅里叶定律 | 第23页 |
·热对流基本概念及牛顿公式 | 第23-25页 |
·ANSYS 热分析的有限元理论 | 第25-30页 |
·导热微分方程 | 第25-26页 |
·时间条件与边界条件 | 第26-28页 |
·热分析类型与热平衡时间的确定 | 第28-29页 |
·ANSYS 中的热-结构耦合分析 | 第29-30页 |
·热分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过程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导轨的有限元模型及其热分析 | 第33-43页 |
·机床导轨的网格模型 | 第33-34页 |
·导轨热源的发热量计算及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34-36页 |
·导轨面摩擦热 | 第34-35页 |
·导轨面对流换热系数 | 第35-36页 |
·导轨的温度场与热变形场 | 第36-40页 |
·导轨模型的热载荷 | 第36页 |
·导轨的温度场 | 第36-38页 |
·导轨的热变形场 | 第38-40页 |
·影响导轨热变形的因素分析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滚珠丝杠传动系统的有限元建模及热分析 | 第43-67页 |
·滚珠丝杠传动系统有限元建模 | 第43-44页 |
·滚珠丝杠传动系统热载荷的计算 | 第44-49页 |
·轴承发热量计算 | 第44-47页 |
·丝杠螺母发热量计算 | 第47-48页 |
·对流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48-49页 |
·热载荷计算软件的开发 | 第49-51页 |
·滚珠丝杠传动系统的温度场与热变形场 | 第51-61页 |
·温度场 | 第51-54页 |
·热-结构耦合场 | 第54-57页 |
·高进给速度下的滚珠丝杠传动系统温度场和热变形 | 第57-61页 |
·减小滚珠丝杠传动系统热变形的方法 | 第61-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龙门加工中心进给系统温度场与热变形试验 | 第67-85页 |
·试验目的与原理 | 第67-68页 |
·进给系统温度与热变形检测系统 | 第68-71页 |
·系统硬件 | 第68-71页 |
·检测系统软件开发 | 第71页 |
·进给系统的热源分析 | 第71-73页 |
·现场布置与试验条件设置 | 第73-75页 |
·现场布置 | 第73-75页 |
·试验条件设置 | 第75页 |
·试验数据分析 | 第75-82页 |
·试验一数据分析 | 第75-80页 |
·试验二数据分析 | 第80-82页 |
·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82-84页 |
·滚珠丝杠传动系统的温度场试验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82-83页 |
·滚珠丝杠热变形试验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83-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本文总结 | 第85-86页 |
·研究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