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前言 | 第9-13页 |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 ·国内对摄像测量方法误差的研究 | 第10-11页 |
| ·国外对摄像测量方法误差的研究 | 第11-13页 |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3-22页 |
|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22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13页 |
| ·实验法 | 第13-16页 |
| ·逻辑分析法 | 第16-22页 |
| 3 研究结果 | 第22-34页 |
| ·标定框架范围内的外层、中层和内层小球互相作为控制点的误差分析 | 第22-27页 |
| ·用内层球标定中层、外层球的分析结果 | 第23页 |
| ·用外层球标定中层、内层球的分析结果 | 第23-24页 |
| ·用内层球、中层球标定外层球的分析结果 | 第24-25页 |
| ·用内层、外层球标定中层球的分析结果 | 第25-27页 |
| ·超出标定范围时标定结果的误差分析 | 第27-29页 |
| ·摄像机、标定框架以及被标定对象不同相对空间位置的误差分析 | 第29-31页 |
| ·被标定对象不同的成像大小时的误差分析 | 第31-32页 |
| ·被标定对象与摄像机不同主光轴夹角下的误差分析 | 第32-34页 |
| 4 分析与讨论 | 第34-37页 |
| ·影响比例系数的因素 | 第34-35页 |
| ·引起解析结果误差的其他原因 | 第35-36页 |
| ·减少误差的办法 | 第36-37页 |
| 5 结论与建议 | 第37-39页 |
| ·结论 | 第37页 |
| ·建议 | 第37-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 致谢 | 第41-42页 |
| 作者简介 | 第42-4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情况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