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机械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 第10页 |
| ·列车轮对轴承故障诊断的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 ·轮对轴承道旁声学故障诊断方法 | 第11-12页 |
| ·道旁声学故障诊断方法技术难点 | 第12-13页 |
| ·技术难点 | 第12页 |
| ·考虑非平稳运行工况的意义 | 第12-13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3-1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内容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16-18页 |
| 第2章 道旁声学信号获取与特征分析 | 第18-26页 |
| ·引言 | 第18页 |
| ·NJ(P)3226X1轴承及其故障特征频率 | 第18-19页 |
| ·轴承故障设置 | 第19页 |
| ·实验信号获取 | 第19-21页 |
| ·实验仪器 | 第20页 |
| ·静态实验 | 第20页 |
| ·动态实验 | 第20-21页 |
| ·道旁信号特征分析 | 第21-22页 |
| ·流场运动引起的畸变 | 第22-25页 |
| ·行进过程中机车车体周围的流场运动规律 | 第22-24页 |
| ·运动流场中的声传播规律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时域插值多普勒矫正方法 | 第26-40页 |
| ·引言 | 第26-27页 |
| ·多普勒效应及其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27-28页 |
| ·内插法数值逼近 | 第28-29页 |
| ·时域插值矫正算法流程步骤 | 第29-33页 |
| ·插值拟合时间序列计算公式 | 第30-31页 |
| ·幅值还原计算公式 | 第31-32页 |
| ·插值拟合取样 | 第32-33页 |
| ·仿真分析 | 第33-35页 |
| ·误差分析与降低误差策略 | 第35-37页 |
| ·误差分析 | 第35-36页 |
| ·先幅值矫正,后插值取样 | 第36页 |
| ·“高频采集,低频取样”策略 | 第36-37页 |
| ·实验分析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第4章 自适应多普勒矫正策略 | 第40-66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非线性调频信号 | 第40-41页 |
| ·多普勒频变公式——两种推导方法 | 第41-44页 |
| ·自适应多普勒矫正策略 | 第44-46页 |
| ·运动学模型 | 第45页 |
| ·自适应多普勒矫正方法思路和流程 | 第45-46页 |
| ·Doppler-let基函数 | 第46-48页 |
| ·基于时幅映射插值构造法的离散Doppler-let基函数生成方法 | 第48-52页 |
| ·时幅映射函数 | 第49-50页 |
| ·基于时幅映射插值构造法的PMDW生成算法流程 | 第50-52页 |
| ·Doppler-let变换 | 第52-53页 |
| ·匹配追踪信号分解算法 | 第53-55页 |
| ·算法流程 | 第53-54页 |
| ·分解收敛性 | 第54-55页 |
| ·基于PMDW和匹配追踪的信号分解 | 第55页 |
| ·道旁模型参数识别与多普勒矫正 | 第55-64页 |
| ·考虑非匀速时的时域插值多普勒矫正方法 | 第56-57页 |
| ·仿真分析 | 第57-60页 |
| ·实验信号分析 | 第60-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第5章 瞬时频率估计与多普勒矫正 | 第66-80页 |
| ·引言 | 第66页 |
| ·Hilbert瞬时频率计算 | 第66-67页 |
| ·基于瞬时频率的重采样矫正方法 | 第67页 |
| ·仿真分析 | 第67-71页 |
| ·实验信号分析 | 第71-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 第6章 基于道旁矫正信号的故障诊断方法 | 第80-94页 |
| ·引言 | 第80页 |
| ·基于EEMD滤波和共振解调的诊断方法研究 | 第80-87页 |
| ·EEMD基本原理与方法 | 第81-82页 |
| ·基于EEMD滤波和包络分析的诊断方法 | 第82-83页 |
| ·实验信号分析 | 第83-87页 |
| ·基于瞬态成分分析的道旁诊断策略研究 | 第87-91页 |
| ·瞬态成分诊断机理 | 第87-88页 |
| ·仿真分析 | 第88-90页 |
| ·实验信号分析 | 第90-91页 |
| ·本章小结 | 第91-94页 |
|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94-100页 |
| ·全文总结 | 第94-96页 |
|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96-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06页 |
| 致谢 | 第106-107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07-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