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4页 |
图表目录 | 第14-16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6-18页 |
数学符号表 | 第18-1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9-35页 |
提要 | 第19页 |
·无线中继技术 | 第19-24页 |
·起源 | 第19-20页 |
·基本原理 | 第20-22页 |
·实例:LTE/LTE-A网络的中继节点 | 第22-24页 |
·无线中继网络的关键技术 | 第24-29页 |
·中继节点的转发方式 | 第24-26页 |
·中继协作策略 | 第26-28页 |
·中继系统的无线资源管理与干扰 | 第28-29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9-35页 |
·研究内容和贡献 | 第30-31页 |
·本文的结构 | 第31-35页 |
第2章 无线中继网络干扰问题的相关研究 | 第35-47页 |
提要 | 第35页 |
·引言 | 第35页 |
·干扰受限环境下中继系统的性能分析 | 第35-39页 |
·单向中继系统 | 第35-38页 |
·双向中继系统 | 第38-39页 |
·复杂信道环境下的中继选择策略 | 第39-43页 |
·干扰环境下多中继系统的节点选择策略 | 第39-41页 |
·时间相关信道下的中继选择 | 第41-42页 |
·干扰与信道波动联合影响下的中继选择 | 第42-43页 |
·中继网络的干扰消除 | 第43-47页 |
·问题背景 | 第43-44页 |
·盲已知干扰消除 | 第44-47页 |
第3章 同频干扰环境下双向中继系统的性能分析 | 第47-65页 |
提要 | 第47页 |
·引言 | 第47页 |
·系统模型 | 第47-50页 |
·二时隙物理层网络编码 | 第48-49页 |
·三时隙物理层网络编码 | 第49-50页 |
·性能分析 | 第50-56页 |
·端到端SNR界 | 第50-52页 |
·中断概率分析 | 第52-55页 |
·调制的误比特率分析 | 第55-56页 |
·仿真结果与说明 | 第56-62页 |
·仿真场景与基本结果 | 第56-59页 |
·中继转发功率的影响 | 第59页 |
·中继位置的影响 | 第59-60页 |
·中继功率分配因子的影响 | 第60-62页 |
·小结 | 第62页 |
·附录 | 第62-65页 |
·引理3.1的证明 | 第62-63页 |
·定理3.1的证明 | 第63页 |
·定理3.2的证明 | 第63-65页 |
第4章 时间相关信道的干扰控制中继协作策略 | 第65-99页 |
提要 | 第65页 |
·引言 | 第65-66页 |
·多中继干扰系统模型 | 第66-68页 |
·干扰与信道波动环境下的单中继选择算法 | 第68-75页 |
·中继选择算法一:最大化过时信干噪比 | 第68-70页 |
·中继选择算法二:最小化中断概率 | 第70-73页 |
·算法的可实现性 | 第73-75页 |
·干扰控制协作策略 | 第75-86页 |
·控制干扰的中继备选子集 | 第75-77页 |
·中断概率分析 | 第77-78页 |
·极端情况讨论 | 第78-79页 |
·仿真结果与性能比较 | 第79-86页 |
·干扰与信道波动环境下的多中继重传策略 | 第86-92页 |
·多中继重传策略与性能分析 | 第87-91页 |
·仿真结果与讨论 | 第91-92页 |
·小结 | 第92-93页 |
·附录 | 第93-99页 |
·定理4.1的证明 | 第93-94页 |
·定理4.2的证明 | 第94-95页 |
·式(4.28)的推导 | 第95-96页 |
·定理4.3的证明 | 第96页 |
·定理4.4的证明 | 第96-99页 |
第5章 用于中继网络的盲已知干扰消除技术 | 第99-131页 |
提要 | 第99页 |
·引言 | 第99-101页 |
·BKIC对于干扰符号信息错误的鲁棒性 | 第100-101页 |
·基于BKIC的中继网络上行传输方案 | 第101-108页 |
·中继网络多用户上行传输模型 | 第101-103页 |
·方案设计 | 第103-104页 |
·性能评估 | 第104-108页 |
·用于并行信道的改进BKIC方法 | 第108-1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08页 |
·并行信道干扰模型与级联BKIC处理 | 第108-111页 |
·并行信道联合BKIC方法 | 第111-114页 |
·性能评估 | 第114-118页 |
·用于MIMO通信系统的改进BKIC方法 | 第118-128页 |
·研究背景 | 第118-119页 |
·基于空时编码结构的BKIC方法(STBC-BKIC) | 第119-121页 |
·输出残余误差的收敛性证明 | 第121-122页 |
·性能评估 | 第122-127页 |
·附录:QOSTBC与D-BLAST的空时结构与译码 | 第127-128页 |
·小结 | 第128-131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131-135页 |
·现有工作总结 | 第131-132页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132-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47-14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经历 | 第149-151页 |
致谢 | 第151-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