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9页 |
·课题研究目的及来源 | 第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课题来源 | 第13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3-18页 |
·景深的介绍 | 第13-14页 |
·问题的引入 | 第14-17页 |
·选题主旨 | 第17-18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应用价值 | 第18-19页 |
·理论意义 | 第19-20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20-25页 |
·离焦虹膜图像采集技术 | 第21-22页 |
·离焦虹膜恢复识别技术 | 第22-24页 |
·离焦虹膜模糊识别技术 | 第24-25页 |
·离焦虹膜识别存在问题 | 第25-26页 |
·离焦虹膜图像采集技术存在问题 | 第25-26页 |
·离焦虹膜恢复识别技术存在问题 | 第26页 |
·离焦虹膜模糊识别技术存在问题 | 第26页 |
·离焦虹膜识别方法的评价问题 | 第26页 |
·本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26-29页 |
第二章 虹膜识别系统概述 | 第29-36页 |
·虹膜图像采集 | 第29-32页 |
·虹膜图像预处理 | 第32-33页 |
·虹膜图像特征提取 | 第33-34页 |
·虹膜图像稳定特征标定 | 第34-35页 |
·虹膜识别的性能指标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离焦虹膜识别的平台搭建及预处理 | 第36-57页 |
·离焦虹膜图像采集平台及数据库 | 第37-40页 |
·基于步进电机控制的序列虹膜图像采集系统 | 第37-38页 |
·离焦虹膜数据库 | 第38-40页 |
·虹膜图像离焦成因 | 第40-42页 |
·离焦成像对虹膜识别的影响 | 第42-45页 |
·离焦虹膜图像离焦深度评价方法 | 第45-53页 |
·虹膜图像评价窗口的选择 | 第47-48页 |
·虹膜图像评价的特征重要度 | 第48-52页 |
·性能测试 | 第52-53页 |
·离焦虹膜图像的预处理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基于稳定特征的离焦虹膜特征提取与识别 | 第57-115页 |
·基于多采样图像序列稳定编码位的离焦虹膜识别方法 | 第58-71页 |
·二维 Gabor 滤波器选择依据 | 第58-61页 |
·离焦虹膜的 Gabor 滤波器参数设计 | 第61-64页 |
·离焦虹膜图像中的稳定编码位 | 第64-68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8-71页 |
·基于稳定相位矢量位移的离焦虹膜识别方法 | 第71-98页 |
·光学离焦对虹膜纹理的影响 | 第72-76页 |
·相位特征变化的数学模型 | 第76-86页 |
·离焦虹膜图像中的稳定相位矢量位移 | 第86-94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94-98页 |
·基于稳定深点区域的离焦虹膜识别方法 | 第98-113页 |
·离焦虹膜图像中的稳定深点区域 | 第98-108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08-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第五章 基于空域与频域稳定特征融合的离焦虹膜特征提取与识别 | 第115-130页 |
·频域全局稳定特征的分析与提取 | 第115-121页 |
·低频成分的稳定性分析 | 第116-118页 |
·稳定频域全局特征的描述 | 第118-121页 |
·稳定特征的融合匹配 | 第121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21-126页 |
·参量设置 | 第122-123页 |
·性能验证 | 第123-125页 |
·注册图像对识别性能的影响 | 第125-126页 |
·各方法的对比讨论 | 第126-129页 |
·高精度方法的选择 | 第126-127页 |
·采集范围与等误率的对应关系 | 第127-129页 |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30-133页 |
·本论文主要成果 | 第130-131页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31-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0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140-141页 |
致谢 | 第141-142页 |